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七章 心性,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心,猶四時之氣,和則為春,和盛而溫則為夏,溫衰而涼則為秋,涼盛而寒則為冬,寒衰則復為春,萬古如是,若有界限於間,流行而不失去序,是即虛理也,即物質之客觀規律也。”
“理不可見,見之於氣;性不可見,見之於心。”
從世界觀上,“物質一元論”的世界觀是天地間只有物質存在,包括人在內的萬物皆由之而生,而對於傳統的“心”、“性”、“理”等概念,也有了新的界定。
過去的天理和天性、人性,都從實概念變成了虛概念。
“理”成了“氣”或者說“物質”的虛附屬物,人性則成了“心”的虛附屬物,而不是獨立的實存在。
實際上,反對把“理”“性”都視作形而上的、超越的、獨立存在的實體,是明末思想家們的主流觀點。
這也是商品經濟發展,在社會思想領域帶來的必然變革。
即便今日姜星火不提出來,程頤朱熹理學這種註定會落後於時代的,含混的“理氣二元論”,也一定會被淘汰,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種逆歷史潮流和人性趨勢的理論觀點,就應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裡。
但姜星火一句“性不可見,見之於心”出來,反方辯手頓時就坐不住了。
胡儼正襟危坐,嚴肅吟道: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莊嚴肅穆的國子監孔廟前,胡儼慷慨激昂的吟詠之聲迴盪,文天祥這首氣勢磅礴的《正氣歌》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仿若有形一般迴盪在眾人的心頭。….
“三綱五常為之干係,是道德社會的基石,若驟然動搖,國朝都將危矣!”
面對胡儼的警告,姜星火併沒有放到心上。
因為胡儼有一點沒有搞清楚。
三綱五常確實是基石,但是隻是程朱理學的基石,不是大明的基石。
對於大明來說,只要有利於統治,可以選擇任何一門學說來作為官學。
朱元璋選擇程朱理學作為官學,僅僅是因為它相對好用而已,並非無可替代。
前世的歷史也證明了,哪怕思想界徹底革新了“理氣二元論”,大明也不會因此怎麼樣。
反倒是帶清入關,把思想界又給倒逼回去了。
頂層結構是跟著思想地基動的,小農經濟下以道德社會為維繫的三綱五常沒什麼問題,但放到商品經濟下,顯然就不合時宜了。
只有屋頂跟著地基動的道理,沒有地基跟著屋頂動的道理。
所以,哪怕把三綱五常這個屋頂給拆了,只要商品經濟的地基是穩定的,一切就都問題不大。
至於國朝的統治.這話說得好像朱棣能登基跟三綱五常沾點邊似的。
反倒是楊士奇這時候清醒一些,或者說務實一些。
楊士奇沒說那些沒用的,只說道:“天地之性、氣質之性,早已有成論。”
嗯,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程朱理學到底是怎麼理解人性與天理之間的關係了。
這個還得從張載說起,作為完整的理論體系,跟“太虛即氣”的太虛氣本論相對應的,就是“性兩元論”,張載認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