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節
南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節,嫡子身份――許一世盛世江山,南枝,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季衡又問,“倭寇大約有多少人?”
那人答道,“並不清楚具體,說有三千以上。”
汪秉直看向季衡,說道,“賢侄,必須馬上派兵救援蘇州。這便讓趙都指揮前去。”
季衡卻道,“汪大人,蘇州城牆堅固,易守難攻,只怕倭寇攻蘇州不下,要轉而侵犯南北,且蘇州周圍河道密集,趙致禮善於陸戰,不善於海戰水戰,恐怕還得再重新考量後再派人。”
他說著,就又對汪秉直道,“還請大人傳喚幾位指揮使和參將前來商議。”
汪秉直不是不聽進言之人,一想之後就點了頭,讓人馬上去傳人前來。
而他和季衡便又到了書房裡去,書房裡牆上是東南沿海海防圖,又有沙盤。
在留在餘杭的各參將和指揮使前來之前,季衡已經指著東南沿海海防圖和汪秉直討論起來,季衡指著地圖道,“倭寇來犯,非得斬盡殺絕,不然他們只會流竄到其他地方為禍,且讓他們一旦入海,又有時間休養生息,就更是力量綿延不絕了。”
季衡如此說,便也是因為他下東南以來,發現倭寇海賊為患之時,各地衛所或者城鎮守軍,皆以將倭寇海賊抵擋住或者趕走為要,並不對他們進行追擊趕盡殺絕。
各地衛所和城鎮守軍如此作為,自然是有原因的,便是官軍駐守一地,便是隻管自身這一地,並無追擊敵寇的思想和意圖,且認為那也不該是自己的事,所以即使倭寇被打退,向朝廷上報打了勝仗,但其實只是將倭寇趕走了而已,真正的大勝仗,也就是季衡所想的全殲敵寇,自季衡下東南以來,季衡還沒有遇到過一次。
季衡的這個意思,汪秉直是明白的,而且他也是季衡這個意思。
只是他也才接任閩浙總督這個職務不到一年,這段時間裡,第一便是檢視各地情況,第二是造船和練兵,練兵又分練陸兵和水兵,第三,就是倭寇和海賊勾結,這一年裡對東南沿海騷擾嚴重,他便是在指揮各地征戰,因為朝廷戰力在這短短時日裡沒有特別大的提高,故而想要做到對敵寇全殲,也沒能達到。
207、第三章
季衡這般說,汪秉直便點了頭,“正是如此。”
季衡便和汪大人商量起此次的戰術來,季衡道,“蘇州乃是江南一等一繁華之地,倭寇定然早早就打起蘇州的主意,但是也當會知道蘇州城牆堅固,守軍不少,定然不是好進犯的,他們這是第一次進犯蘇州,只三千人,當知是不可能攻下蘇州的,且閩浙之兵,現在有幾萬駐守餘杭,餘杭距離蘇州極近,蘇州前來求援,餘杭之兵便能夠馳援,他們進犯蘇州,便不可能成功。如此看來,此次倭寇進犯蘇州倒並不簡單。”
汪秉直雖然善於用兵,卻沒有季衡這樣靈活的心思,聽他一說,也沉吟起來,道,“那以賢侄看,倭寇如此行事卻是為何?”
季衡盯著那地圖看,過了一會兒才又說,“倭寇海賊之亂,近十年來一直都有,但之前一直是小打小鬧,朝廷也沒有太過重視,是前兩年開始才漸漸愈演愈烈了,更是從今年福州之案後,海寇開始猖獗起來。其原因,已經十分明瞭,其一是倭國內亂,大批官軍帶著平民賊寇淪為海賊入侵我大雍,其二是吳王之前的手下入海為寇,有兩人力量最為強大,便是徐鐵虎與王啟,兩人之前是同僚,現在卻是分了開來,徐鐵虎整合了沿海一帶的很多小股力量,且大肆從沿海招攬亡命之徒,力量壯大之後便肆無忌憚起來,大肆侵擾沿海內陸,多次劫掠嚐到了甜頭就更加放肆,而王啟帶著吳王那逃脫的第三子楊欽治,佔領了好幾個海島,也是四處招攬人,打起旗號想要立楊欽治為王。海寇之禍,亟待殺一殺他們的威風,不然之後恐怕會愈演愈烈。這次倭寇敢只帶著三千人馬侵犯蘇州,定然是還有後招。蘇州不易攻下,但是向北就有常熟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