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不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2章 上下同欲者勝,霸魏,老周不莊,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留在茲氏是不行的,他計劃到其他地方轉轉。
剛透出口風,便接連有人進諫,應該去祁縣。
理由有很多。
有的說,祁縣曾是匈奴右部的駐牧地,如今匈奴右部被滅了,但民心未安。天子巡幸,可以安定民心,鼓舞士氣。
有的說,祁縣在官道上,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如今從關中運來的糧食就要經過祁縣,應該予以重視。
也有人更直白,祁縣是故太尉王凌的故里。他下葬的時候,陛下沒去。他如今已經入土為安,陛下應該去看一看,以示對老臣的恩寵。
除此之外,王允也是漢末名臣,陛下若是能派人祭墓,也可以收拾人心。
大魏是禪代大漢,不是滅了大漢。大漢的名臣,大魏同樣應該表示尊敬。
對這些意見,曹芳不置可否。
他時常找王昶聊天,打聽一些太原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自然也包括太原的名士。
有一次,他看似隨意地提起了王允,問王昶對王允的看法。
在這些天的進諫中,王昶一直沒有公開發表意見,但他也不掩飾希望天子巡幸祁縣的觀點,只是不主動提而已。
聽到曹芳的問題,他直言不諱。
王允是漢末士風的受害者。
從後漢中期開始,隨著儒家學說深入人心,士林風氣變得越來越偏激。越是出格的事,越容易傳播,也就越成名。
對於那些仕途不暢的人來說,邀名甚至成了唯一的辦法。
祁縣王氏本來並不有名,至少不如太原王氏。如果王允本人是個普通人也就罷了,偏偏他還是個文武雙全的奇才,不甘心在郡縣為吏終老,劍走偏鋒就成了必然的事。
他成功了,但也養成了習氣。但凡遇到分歧,他往往會選擇激進的那個方案,而不是穩妥的那個。
王昶對王允的嚴厲批評讓曹芳很意外,但是隨即一想,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王昶本人崇尚剛柔並濟,甚至以柔弱自守為高,對王允那種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做法本質上無法認同。
批評王允,也能讓人覺得他事君忠直,公正無私,不偏袒祁縣王氏。
畢竟祁縣王氏也是晉陽王氏的一個分支。
此外,將王允置於士風受害者的位置,也能為祁縣王氏博取同情。
如此士風可不是太原本地特色,而是中原士林風氣的侵染。
真要追究責任,源頭不在太原,而在中原。
文武雙全才是太原特色。
比如他自己。
搞明白了這一點,曹芳表示贊同王昶的觀點。
“幽並涼出名將,絕非偶然。文武並重,本該是士之風尚。重文輕武,崇尚空談,正是後漢衰落之由。就這一點而言,或許比寵信宦官傷害更大。害死王允的不是李傕、郭汜等西涼將領,而是以袁紹為首的關東黨人。”
曹芳輕拍膝蓋,嘆息道:“夫子尚中庸,山東黨人卻事事偏激,實在有違夫子之道啊。”
王昶脖頸一涼,整個人都麻了。
我只是批評一下王允的性格偏激,怎麼成了攻擊關東黨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