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章 教導,貞觀榮耀,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杜楚客如此冷淡,也並非為了官職而無視李寬。京兆杜氏的子弟,從來都是各幹各的,拔刀相向也不是稀罕事,這就是世家內訌。
武德初,杜如晦為唐臣,杜淹仕鄭,可謂各為其主。杜淹曾經與杜如晦有過節嫌怨,杜淹為了報怨,便在王世充面前,讒言害死了如晦之兄,又囚禁杜楚客,不給飲食,致使杜楚客幾乎餓死。
王世充平定後,論罪杜淹當受誅殺,杜楚客請求兄長杜如晦,設法營救叔父杜淹,如晦因杜淹有殺兄之仇,心中懷有芥蒂,不願為其求情。
可杜楚客卻再三勸說:從前叔父殘害咱家胞兄,而今兄長您又捨棄叔父,不肯相救,我們杜家一門之內,不幸骨肉互相殘殺而盡,豈不是令人悲痛的事嗎?......
這一席話,深深地感動杜如晦,如晦醒悟了,於是到聖人面前,請求赦免杜淹之罪,杜淹因此獲得釋罪免死,最後還做了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成為了宰相。
“這麼說,小王這個舅舅,還真是懂孝悌的人物了?”
“何止啊!棠棣之花,萼胚依依,手足之情,莫如兄弟。杜楚客,是個厲害的人物!”
房玄齡隨聖人平定天下,見過的人和事太多了。可想杜楚客這般,還真是少見。
平定王世充後,其與杜如晦一同到洛陽牢房中接杜楚客。那時候,他已經快要餓死了,灌了三碗粥,才回過氣來。
可杜楚客對殺害其兄的杜淹,毫無怨色,竟然還哭天抹淚的求杜如晦去秦王面前求情。
一個人為了搏自己的名譽、前途,不顧長兄之死,不顧二兄之名,這樣狠辣、冷靜,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杜如晦那裡是感動啊,分明就是被幼弟給驚到了,房玄齡清楚的記得,從大牢出來,杜如晦感嘆了一句:人心不足蛇吞象。
這也就是為什麼,杜如晦做了僕射,也沒提拔過幼弟,因為杜如晦清楚,他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酷吏。
事實也證明,他是對的。杜楚客在蒲、瀛二州刺史任上,便以嚴法著稱,入為魏王長史後,理王府政事,以威嚴著稱,力壓王府諸官。
雖說疏不間親,但房玄齡還是希望李寬能離這傢伙遠一點:“杜楚客這個人,有能力,有魄力,關鍵的時候,出賣誰,他都不會眨眼。”
“更讓老夫難以釋懷的是,這傢伙跟杜淹一樣貪婪,無清廉之譽。雖然鑽的事律法的空子,兼併的土地,早晚必遭大禍。”
而且,在私底下,他還為魏王網羅了不少人才,充任頭目策劃。李寬是百騎衛的大將軍,這一點,不用老房說,他也該清楚。
李寬就要開府了,將來還要立封國,屬官一般都要用幾個母族的人,以示不忘出身。而房玄齡要告訴他,即便被人詬病,也不要用杜楚客的人。
這個工部侍郎,房玄齡能擋一次,可以魏王的寵勢,杜楚客的能力,下次定然是擋不住的。
“老夫知道,你是想說,為什麼不跟陛下明說,為何看這種人品堪憂,包藏禍心的人,竊居高位。”
“千帆,你還是太年輕了。水至清而無魚,帝王之道在於平衡,人才之利不在於私德,豈不聞魏武三詔令的唯才是舉。”
“若是,用你帶兵那一套來治國,那就亂套了。大唐立國不足三十載,很多事處於草創之期,還是要慢慢來。”
是,房玄齡這麼說,他就明白了。可李寬想不明白的是,李泰那般拉攏於房遺愛,不就是為了爭取房玄齡的支援嗎?
如今,房玄齡收了他做弟子,最生氣的可不是東宮,怕是魏王要埋怨他了。這麼做,跟直接介入儲位之爭,有什麼區別?
可房玄齡卻搖了搖頭:“治者,智也!你不要多想,一切按照陛下的心意辦事,剩下的自有老夫為你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