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路漫漫兮,修遠兮!,貞觀榮耀,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吐蕃,聖人的旨意,是許和而不許親。不許親的理由,緣引於杜璟的請戰本:長安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南北禁軍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此詩一出,羞臊多少漢家兒郎,再加上作詩之人已然壯烈殉國,一時成了長安城的街談巷議的焦點。人們在緬懷少年將軍的同時,也在罵那些主張和親的人,罵得他們連門都不敢出。
聖旨傳到松州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已經將大軍撤回了國內腹地,只留下祿東贊一個使團,等著天可汗的旨意。但他對“不和親”的旨意並不滿意,非要以入朝請罪之名,去長安再試試。
兒子戰死了,能許和就已經是聖人,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還想求娶公主?侯君集也懶理睬他,願意去就去吧,看看聖人能賞他兩嘴巴不,不識趣!
侯君集下令,將戰死的將士遺體火化,骨殖裝入罈子中,並決定舉行盛大的安魂儀式,將松州為戰死的弟兄招魂。
望著堆成塔的骨殖壇,站在祭臺上的侯君集,長長地嘆了口氣,隨即沉聲道:“戰死的人,本帥都讓人找回來了,唯一沒找到的,就只有杜璟。”
“中郎將杜璟,少小從軍,累傷無數,以至常年受傷痛折磨,按我軍慣例早可光榮退役,轉做文官,安享太平。”
“但其憑鋼鐵一般的意志,依然戰鬥在第一線,逢戰不退,遇敵則先,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他叛逆的精神,如鋼的毅力,甚至粗魯都恰到好處,他是本帥一生中見過最優秀的青年軍官。”
侯君集說的都是心裡話,杜璟陣亡後,他心裡難過了好幾天,一個人呆在帥帳中,呆呆的看著案頭的“龍骨刀”。
腦子全是西征時,他拿著鞭子,收拾杜璟和程處弼這對小混蛋的場景。那時候,侯君集就看出這小子非池中之物,所以每每加以重任磨練。
侯君集一直認為,杜璟是打不死的,他生來就是屬於戰場的。但這次,他用狠了,把人用沒了,一輩子做事不後悔的侯君集,這次後悔了。
特別是聖人,勉勵他切勿介懷的旨意,更是讓老侯的心裡的難受多上三分。他這輩子,就這麼一次對不起陛下,心裡能不難受麼!
聖人說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侯君集就令匠人在松風嶺-鷹嘴崖,立了一座將軍像。那孩子回不去了,就讓這護佑著撒上他鮮血的土地。
“今日之後,我們就要班師了!回到關中,回到長安。回去過我們的安生日子。”
“但本帥要你們記住,要你們每個人都記住,松風嶺之戰最大的功臣。他用自己的命,換取了你們生。”
有些人是需要記住一輩子的,松風嶺之戰,改變了很多的命運。若是沒有杜璟力挽狂瀾,很多人都會死,這其中也包括曾負責主攻的張亮和牛進達。
侯君集打頭,自其一下,依次是張亮、牛進達、劉蘭、韓威、秦懷玉等人,一記軍禮,一炷香,以告慰他們戰死的同袍。
而在安魂儀式過後,程處弼便帶著越騎百人隊剩餘的曹繼叔、高伯英、孫武開等十八人,帶足了裝備和水,來到帥帳之前。
侯君集知道他們要幹什麼,自從戰後,杜璟的這些部下一直在鷹嘴崖搜尋,紅著眼睛跟瘋了一樣。
侯君集嘆了口氣:“還要去嗎?”
程處弼拱手正色回道:“杜璟是我兄弟,比親兄弟還親。”
“他把我從死人堆丟擲來,刺血代水救我性命,他為了我不顧一切,我為什麼不能為他做同樣的事。”
仗打完了,軍隊,他交給喬軌了。現在,他得去幹點該乾的。身後的這些人,都是杜璟在涼州的舊部,跟著他戍邊多年。
他們救過杜璟的命,杜璟也救過他們,來來回回的多少,多到大家都數不清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