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章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1]、定社稷[2]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3]。”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4]衰微也。
餘讀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異哉所聞!《書》曰“協和萬國[5]”,遷於夏、商,或數千歲。蓋周封八百,幽、厲之後,見於《春秋》。《尚書》有唐、虞之侯伯,歷三代千有餘載,自全以蕃衛[6]天子,豈非篤於仁義、奉上法哉?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者十二三[7],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後數世,民鹹歸鄉里,戶益息,蕭、曹、絳、灌[8]之屬或至四萬,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孫驕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間,見侯五,餘皆坐法殞命亡國,耗矣。網亦少密焉。然皆身無兢兢[9]於當世之禁雲。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10]也;未必盡同。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11],豈可緄[12]乎?觀所以得尊寵及所以廢辱,亦當世得失之林也;何必舊聞?於是謹其終始,表其文,頗有所不盡本末;著其名,疑者闕之。後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覽焉。
註釋:
[1]宗廟:天子、諸侯祭祀祖先的處所,封建帝王將天下據為一家所有,世代相傳,故常以宗廟作為王室、國家的代稱。[2]社:指土神。稷:指穀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後以社稷代表國家。[3]苗裔(yi義):後代子孫。[4]陵夷:衰落。[5]協和萬國:語出《尚書·堯典》。國,作“邦”。協和:調和融洽。[6]蕃衛:扞衛。蕃:通“藩”,屏藩。[7]十二三:十分之二三。[8]蕭、曹、絳、灌:指漢相國蕭何、曹參,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9]兢兢:小心戒慎的樣子。[10]鏡:借鑑。[11]統紀:綱紀。[12]緄(hun混):同“混”,混同。
賞析:
這篇文章,兩段敘事,一段評論。第一段敘歷代功臣封賞之制;第二段敘漢高祖封侯功臣的世代興亡原委;第三段評論上述之事,並申作年表的目的。全文只三百七十五字,敘事的層次多,簡練具體;而敘事與議論,又多出以抒情,唱嘆之筆多,《史記》文章的跌宕的風神之美,也表現得很突出。
文章敘古今封侯世家的興衰滅亡,是為了總結原因,提供鑑戒,目的單純;但作者對這種事的想法,卻是複雜的,又很動情感,所以說了一層,便唱嘆一層。第一段結尾的“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探索了分封和受封者的主觀意圖,考察其形勢的客觀變化,從其始末更替,認識到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現實,一轉折,一對照,一唱嘆。第二段,自開頭至“異哉所聞”,一轉折,一唱嘆,而唱嘆的語氣又特別重,特別奇突;“豈非篤於仁義、奉上法哉”,一總結,以反詰為唱嘆;自此以下,至“餘皆坐法隕命亡國,耗矣”,經過多層轉折,又來一總結,一大唱嘆;“網亦少密焉”兩句,緊接便來兩轉折,兩唱嘆;轉折之密,唱嘆之多,超過前面。第三段,“所以自鏡也”,“未必盡同”,“豈可緄乎”,“亦當世得失之林也”,“何必舊聞”,“頗有所不盡本末”,“得以覽焉”等句,都是一小結即一轉折,一轉折即一唱嘆;有的更是兩句相連,便自為轉折的。其轉折之密,唱嘆之多,一如第二段的結尾。
一篇短文,用意轉折如此其多,唱嘆之情如此其濃,文章跌宕的風神如此其突出,在《史記》之前固然見不到,《史記》之後也不容易見到。歐陽修的文章,風神近之,而轉折沒有這樣多;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一類文章,轉折之多近之,而風神不如。《史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