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章 文賦並序,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72]營魂:指心靈、精神。賾(zé責):精微,深奧。[73]翳(yi義)翳:深晦不明貌。[74]軋(yà訝)軋:一本作“乙乙”。文思難出貌。[75]戮(lu陸):勉力。[76]貽則:遺留法則。來葉:將來,後世。[77]風聲:風教。[78]塗:道路。[79]金石:指鐘鼎碑碣等。
賞析:
在我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陸機的《文賦》是一篇里程碑式的作品。對創作的全過程進行系統的探討,採用賦的體裁動情地形象地寫出,這在文學理論批評史上是破天荒的,也是僅見的。這就決定了《文賦》不僅是一篇具有獨特價值的理論文章,而且也是一篇值得欣賞的優美的文學作品。
《文賦》洋洋灑灑,有小序和正文,長達一千七百多字,涉及的文學問題極多。研讀《文賦》,如進入深山大澤,山光水色迎面撲來,令人目不暇給。新穎的見解,動人的警策,流走的意象,華豔的辭采,令人擊節稱賞。但要對全篇作宏觀的把握,從繁富中看到單純,從雜多中見出統一,則不能不從小序入手。
小序是賞覽《文賦》必經的唯一門戶。作者的命意所在與全文的基本內容,序中都有清楚的說明。陸機認為,寫作中常見的問題無非是“意不稱物”與“文不逮意”。他以“才士之所作”作為研究的物件,找出作品“妍蚩好惡”的原因,目的在於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有朝一日能夠“曲盡其妙”,寫出優秀的作品。關於《文賦》的內容,他概括為兩句話:“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前一句話,並不是說《文賦》要正面論述歷代作家的優秀作品,而是指在論述寫作過程時所揭示的規律性現象是從“先士之盛藻”中總結出來的,具體指的是《文賦》第一段到第五段所論的內容。後一句話,“因”字後省去代詞“之”,所說“因之”,也就是“依據先士之盛藻”,但不同於前五段的正面論述,而是從“利”與“害”兩個方面的正反對比中闡明寫好與寫壞的原因,具體指的是第六段以後的主要內容。可見,儘管《文賦》貌似龐雜,但只要重視作者在小序中的提示,便可綱領在握,雖多而不見其亂了。小序不僅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其中的一些理論觀點也很值得重視。如說“妍蚩好惡,可得而言”,認為導致作品好壞是有規律可尋的。在古代寫作學史上,這是第一次自覺地將研究寫作作為一門科學來對待。又如說“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表明作者對寫作規律的探討,是注意到了客體與主體(物與意)、內容與形式(意與文)兩個不同的層面,而且是把寫作作為一個由物而意、由意而文縱向展開的系統過程來研究的。這又為科學的寫作論的建立,指明瞭基本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此外,如“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以及“非知之難,能之難也”等說法,說明寫作學研究的是寫作的一般規律,而寫作則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是一種能力。對寫作規律的認識(“知”)固然有助於寫好文章,但並不能代替變化無窮的寫作實踐(“能”),也就是“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孟子·盡心下》)的意思。這思想也是深刻的。後世有的作家、理論家,或者根本否定探討寫作規律對於指導寫作的意義,或者相反,將寫作規律視為寫好文章的萬靈良藥,則又不免各執一是,遠不如陸機的看法來得通達。
關於《文賦》的正文,無論是結合創作過程的敘述,正面展示前人藝術經驗的前一部分,或是專論作文之利害所由的後一部分,各自都有著豐富的內容與精彩的筆墨。讓我們跨過小序這道門檻,對《文賦》這一理論大廈本身進行一番較為具體的察看。
關於前一部分,對創作過程的論述,作者是從文思的醞釀說起的。怎樣引起文思呢?一方面要“佇中區以玄覽”,對自然界進行觀察以觸發文思,另一方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