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章 【宋】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忌之誅。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則天下之福也。取進止[8]。

註釋:

[1]日晷(gui鬼):日影。這裡是指時間。[2]訓齊:教育整頓。[3]元元:庶民,老百姓。[4]誠愨(què確):誠篤,忠厚。[5]監司:宋代諸路的轉運使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等,有監察各州官吏之責,總稱監司。[6]升遐:指帝王死去。[7]怠終:有始無終。[8]取進止:唐宋時奏章結尾的習慣用語,意謂採納與否,取決於皇帝。取,聽取;進,指意見被採納;止,指奏章被駁回。

賞析:

標題中的“札子”,指給皇帝的奏章。本文作於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上距宋太祖趙匡胤稱帝的建隆元年(960),共一百零八年,稱“百年”是舉其成數。此文的寫作緣起大致是這樣:宋神宗趙頊是一個有志圖強的年輕皇帝,公元1067年即位時只有二十歲,出於謀求富國強兵、改變“本朝”積弊的迫切願望,他即位第二年便召見王安石進京議對。此時王安石已近“知天命”之年,其經歷、見識很不一般。他從少年時起即胸有“軒冕”之志,曾自言“材疏命賤不自揣,欲與稷契遐相希”(《憶昨詩》)。出仕前又跟隨宦遊四方的父親到過嶺南、江蘇的不少地方,對於下情已有所體恤。中經丁憂,二十一歲入京應禮部試,首試即中,以第四名的好成績登楊寘榜進士。王安石由於個性拗強,人品高尚,學識淵博,素有“矯世變俗之志”,名播朝野。神宗早在東宮時已聞王安石大名,繼位後,對這位寫了《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萬言書》),提出“改易更革”主張的王安石十分倚重。這次把他由江寧召回京都,就是向他諮詢北宋百年來沒出大亂子的問題,要他當面回答這是什麼原因。面對皇上,口頭回答這麼重大的問題,難無惶恐,加之時間緊迫,未敢遷延,來不及詳對,即告辭返回。事後,他又覺得不符合近臣侍奉君主的道理,遂寫了這篇《札子》,進一步申述改變積貧積弱局面、實行變法的實際需要和理論依據。神宗激賞此文,次年二月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副宰相),變革遂張。此文可視為王安石變法的先聲。

本文大致可分為五段。第一段是交代寫作緣起,洵如上述。第二段是對“本朝”自開國皇帝趙匡胤至仁、英二宗的一一稱頌,從而作出“此所以享國百年而天下無事”的初步答案。第三段,作者以“從官”的身分極言仁宗的所謂政績美德,稱頌他“仰畏天,俯畏人,寬仁恭儉”,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王安石認為仁宗當皇帝時,對上尊崇天意,對下兼聽眾議,寬仁恭儉,做得自然而又始終如一。尤可貴者,“未嘗妄興一役,未嘗妄殺一人”,審理案件力求給犯人留一條活路,而對於官吏擾民深惡痛絕。對外不忍興師動眾,對內賞罰合理,不信讒言,處處依法辦事。皇帝給監察機關帶了個好頭,所以各級官吏不敢擅自發號施令,也不敢做傷害百姓的事。自西夏歸順宋朝後,再沒有發生較大的邊境民族叛變之事。這樣邊民可免遭戰亂之災,內地民眾亦可安居樂業。皇親國戚不敢觸犯法令,他們立身行事有的比百姓還謹慎,這是刑法公道所收到的成效。上百萬軍隊是穩定的,一旦有貪汙盜竊的人,很快便被揭露,至於在災荒之年趁火打劫的人,會立即被破獲,而皇帝身邊的人也不敢擅作威福,索取賄賂。奸佞貪婪者偶被錄用,但不能長久。各級官吏的任命提升雖不盡如人意,但也並無遺珠之憾,這是任人唯賢和依靠法制的結果。由於深得人心,所以在仁宗皇帝去世時,人們就像死了親生父母一樣悲痛萬分。

第四段篇幅比上段略短,卻是全文的重點段落,也是作者的醉翁之意之所在。頭一句開門見山,指出“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可謂深中腠理。這些弊病分別表現在以下諸方面:一是皇帝朝夕共處的不過是宦官和婦女,臨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