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章 資治能鑑·《肥水之戰》,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陝西南部地區。漢指漢水上游。[69]幽、冀:幽州、冀州,今河北北部一帶。彭城:今江蘇徐州。[70]潁口:在今安徽壽縣西南,為潁水流入淮河之處。[71]詔:指東晉孝武帝下的詔書。謝石:字石奴,謝安弟。初拜秘書郎,累官尚書僕射。[72]徐、兗二州:晉東遷後所置的南徐州(今江蘇鎮江一帶),南兗州(今江蘇江都一帶)。謝玄:字幼度,謝安兄奕之子。[73]謝琰:字瑗度。桓伊:字叔夏。[74]壽陽:今安徽壽縣。[75]張玄:晉寧侯張玄之,與謝玄齊名,稱“南北二玄”。[76]根本:指東晉京城建康。[77]西藩:時桓衝駐守的荊、襄一帶地區,為東晉西陲重鎮,故稱“西藩”。[78]左衽:衣襟向左邊開,為古代少數民族的服式。此句意謂晉國將要為少數民族統治。[79]癸酉:(十月)十八日。[80]郭褒為淮南太守:《資治通鑑》卷一○五胡三省注:“淮南郡本治壽陽,秦既得之,以郭褒為太守。”[81]鄖(yun雲)城:今湖北安陸。[82]硤石:《水經注·淮水》:“淮水東過壽春縣(今安徽壽縣)北。又北徑山硤中,謂之峽石。對岸山上結二城以防津要。”則峽石為山名。《資治通鑑》卷一○五胡三省注引杜佑曰:“峽石,今汝陰郡下蔡縣(今安徽鳳台)。”[83]洛澗:一名洛河,淮河支流,在今安徽懷遠西南。[84]柵淮:沿淮河設定柵欄。[85]朱序:字次倫。原是東晉梁州刺史,公元379年,秦兵破襄陽,被俘降秦。[86]廣陵相:廣陵(今江蘇揚州)侯國的國相。劉牢之:字道堅,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初為謝玄參軍,是東晉名將。[87]陳:古“陣”字。[88]弋陽: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潢川西。《資治通鑑》卷一○五胡三省注:“曹魏分西陽(郡名,治所在今湖北黃岡東)、蘄春(郡名,治所在今湖北蘄春)置弋陽郡,秦未能有其地也,王詠領太守耳。”領,遙領。[89]歸津:撤退的渡口。[90]揚州:西晉時,揚州治所在建康(今江蘇南京)。苻堅預先派定揚州刺史,意在攻克建康後改為州郡。[91]八公山:在今安徽壽縣北。[92]青岡:在今安徽壽縣西北。[93]張天錫:字純嘏,本晉涼州刺史。公元376年,苻堅派兵攻涼州,天錫戰敗而降。[94]雲母車:用雲母裝飾的輦車,須王公以上可乘。[95]攝:收起來。床:置放用物的小桌。

賞析:

肥水,一作淝水,源出安徽省合肥市附近的紫蓬山,西北流經壽縣入淮河。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本文題目依《資治通鑑》作“肥水之戰”),即發生在壽縣的肥水上。這是一場關係東晉和前秦存亡的決戰,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本文詳細記敘了這場戰爭的始末,較為客觀地揭示了這場戰爭勝負的必然性,成功地塑造了苻堅、謝安等歷史人物形象,表現出作者極為個性化的人物語言風格和對重大歷史題材得心應手的駕馭能力。本文節選自史書《資治通鑑》(卷一○四、一○五),在古代文學史上亦堪稱名篇。

關於這場戰爭勝負的必然性,作者不是站在局外,作指點江山似的評論,而是透過寫決策之時,苻堅手下的眾多要臣苦口婆心的勸諫,自然體現出來的。公元357年,苻堅奪取前秦政權即位後,先後消滅了前燕、前涼和代國,統一了北方地區。隨後不斷向南擴充套件,奪取了東晉的梁、益二州,又攻佔了襄陽、彭城兩大重鎮。從表面上看,當時的前秦政權所向披靡,勢不可當,這是苻堅準備發兵九十餘萬,夢想一舉消滅東晉的根本原因。但實際情況呢,且看苻堅的謀臣們如何分析當時戰爭雙方的形勢吧。古人言戰,好談“天時、地利、人和”。苻堅的謀臣,正是從這三方面指出了東晉所處的有利地位。關於“天時”,石越說“今歲鎮守鬥,福德在吳(指東晉統治的地區)”;太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羅血影

文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