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宋】王安石《江上》《北山》《定林》,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王安石《江上》
作者:【宋】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賞析:
讀了這二十個字,人們或許會覺得王安石的想法有點兒奇怪。離別之情,怎麼能讓那橫笛之聲吹到亂山的東面去呢?誰都知道,“離情”只藏在人的心裡,任憑多大的風也無法把它吹走。如今卻說“離情”讓笛聲吹走了,難道它也像“江城五月落梅花”那樣嗎?不。再對詩仔細品味,不難體會出它的妙處。
這首詩,雖題作《江上》,其實寫的是離別之情。他剛才正和親人分手,坐上遠去的航船,順著水勢,加上西風,船像箭一樣快,越走越起勁。詩人站在船頭,眼看江水蕩起粼粼的微波,岸邊的花瓣紛紛飄落,一股秋肅的氣息撲面而來;本已滿懷離情別緒的人,看見這樣的景色,更加難過了。不知是誰在這當口吹起了笛子,緊一聲慢一聲,嗚嗚咽咽,淒涼幽怨,直擊內心。聽了這笛聲,心情更加沉重了。他既不能干涉人家吹笛子,那笛也不肯停住。就這樣,一個勁兒地纏住他、折磨他,他想擺脫又擺脫不開……正在無可奈何的時候,猛一抬頭,發現船已轉入亂山的東邊。剛才同親人分手的渡口,已經很遙遠了,望也望不到了。“離情”二字,非常形象,十分準確,很難用其他的字眼代替。
詩到宋代,很講究煉字煉句。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是個著名的例子。從這首詩看,也是如此。因笛聲而引起離情,李白就寫過,他的《春夜洛城聞笛》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彷彿是隨口而成,自然明暢。王安石卻不願追隨這種風格,他一定要把“離情”寫成是一種“異化之物”,是能夠讓風吹著走的,這正是此詩的特點。
2、王安石《北山》
作者:【宋】王安石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灩灩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賞析:
王安石晚年隱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築室於鐘山(今紫金山)的山腰中,因此自號“半山”。鐘山又叫北山,這首詩就是寫他住在鐘山時的閒適之情。
人們會發現,這首詩的重點在後面兩句,而後面兩句卻又頗有點蹈襲前人的痕跡。那是怎麼回事呢?
王維有兩句詩說:“興闌啼鳥緩,坐久落花多。”(《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劉長卿有兩句詩說:“芳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長沙過賈誼宅》)那麼,此詩的“細數落花”“緩尋芳草”是不是有抄襲唐人詩句的嫌疑?
宋、元以來,有些詩評家往往把兩個詩人表面相同或相近的字眼拿來對比,硬指某人抄襲某人。這種說法,是不符合創作實踐的。詩人觸景生情或借景抒情,他注重的是當前的情和景;當前的情景是這樣,他就按照現實的樣子來寫他的詩。至於古人的詩句,因為讀得多了,往往會在潛意識中出現;這種潛意識通常會影響詩人的構思。因而有些句子完成以後,會不期而然地同古人在某些方面有暗合之處。這不是抄襲,更非有意為之。
王安石在北山閒居,日長無事,常到附近坐坐走走。詩開頭說,北山把它翠綠的泉水輸送給山塘,於是漲滿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塹溝,還是曲的塘岸,都顯現出一片灩灩的波光。兩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下面兩句便寫自己:由於心情悠閒,一坐下來就是半天;也因為心情悠閒,看見樹上的殘花一瓣瓣飄落地上,索性計著數,看看這會子工夫到底落了多少花瓣。待他感到坐倦了,便站起身來,緩緩向家走去。他此時一邊走著,一邊注意地上長的青草。春天快過去了,比起前些時,草地的面積又擴大了,草也長高了。他走走停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