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宋】王安石《同學一首別子固》,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之相交的作者自己,其為“同學”也自在不言中了。

文章的第二段,從“相似”進一步引出了“相信”,仍用雙線並行、相互映襯的寫法。作者分別向兩人談到對方,儘管他們從未有過交接,卻都相信作者的介紹。這種“相信”,似又超乎常情。但這正表現出“同學”於聖人的賢人之間那種超越空間、不拘形跡的神交,那種高度的相互信任。而曾、孫兩人對作者的“相信”也就不言而喻。

第三段從兩位賢人的共同志向引出自己追隨他們的願望。首先提到曾鞏贈給自己的《懷友》一文,表示要攜手共進,至乎“中庸”,然後捎帶一筆,正之蓋亦常云爾”,照應上文“相似”之論。並進而指出,能達中庸之境的,除了他們再沒有別人。這正是“同學於聖人”的表現。曾鞏先在《懷友》(見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四所載)中,訴說自己少而學,不得師友,望聖人之中庸而未能至,“嘗欲得行古法度士與之居遊,孜孜焉考予之失而切劘(磨)之。皇皇四海,求若人而不獲。自得介卿,然後始有周旋激懇、摘予之過而接之以道者;使予幡然其勉者有中,釋然其思者有得矣,望中庸之域,其可以策而及也”。可惜彼此遠隔,會少離多,切磨之效不深。本篇這一段,正與子固殷殷求友之意相呼應,又提出孫正之正是其所渴望相交的最佳人選。至於自己,則謙虛地說從來不敢自期其必能到聖人中庸的境界,但願在他們的幫助下朝這個方向努力。到這裡,把三人“同學”於聖人以至乎“中庸”的意思完全表明了。

末段以抒情之筆收束,正面點出題中“別”字。在官為職守所拘,在私有人事牽繫,彼此不能經常在一起,這真是無可奈何的事。這是對《懷友》一文“合之日少,離別之日多”的話表示同感,並說明所以如此的原因。《懷友》又說:“思而不釋,已而敘之,相慰且相警也。”這裡也說:“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雲。”朋友之間,互贈文字,以為學之道相策勉,以交誼之誠相慰藉,此篇是個很好的榜樣。

本文是王安石二十三歲時所作。和他後來的多數散文以斬截峭勁為特色不同,顯得從容安閒,娓娓而道,具有一種醇雅雍容的風味,在王文中別具一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