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章 【唐】顧況《茶賦》,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況《茶賦》

作者:【唐】顧況

稽[1]天地之不平兮,蘭何為兮早秀?菊何為兮遲榮?皇天既孕此靈物兮,厚地復糅之而萌。惜下國[2]之偏多,嗟上林[3]之不生。

至如羅玳筵,展瑤席,凝藻思,開靈液[4],賜名臣,留上客,谷鶯囀,宮女嚬[5],泛濃華,漱芳津,出恆品[6],先眾珍。君門九重,聖壽萬春。此茶上達於天子也。

滋[7]飯蔬之精素,攻[8]肉食之羶膩,發當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杏樹桃花之深洞,竹林草堂之古寺。乘槎[9]海上來,飛錫[10]雲中至。此茶下被於幽人也。

《雅》曰:“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11]可憐翠澗陰,中有碧泉流。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12]。輕煙細沫靄然浮,爽氣淡煙風雨秋。夢裡還錢[13],懷中贈橘[14],雖神秘而焉求?

註釋:

[1]稽:考察。[2]下國:泛指南方。[3]上林:漢苑名,泛指宮苑。[4]靈液:指酒。[5]嚬:通“顰”,皺眉。[6]恆品:常見之物。[7]滋:增益。[8]攻:去除。[9]乘槎:晉張華《博物志》載有人乘槎浮海而至天河。[10]飛錫:錫指錫杖。執錫杖飛空為飛錫,代指僧人遊方。[11]《雅》曰二句:見《詩經·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12]此二句謂舒州鐵鼎光豔似金,越窯瓷甌明潔如玉,泛指精美的煎茶和沏茶器具。[13]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記載,剡縣陳務之妻喜愛喝茶,家旁有一座古墓,陳妻每次喝茶都要用茶祭祀一下古墓的主人,後獲墓主贈錢十萬。[14]舊題東晉陶潛撰《續搜神記》記載,宣城人秦精入武昌山,遇毛人引至叢茗處採茶,且贈橘二十枚。

賞析:

中國飲茶歷史悠久,《爾雅》《說文》均有記錄,西漢王褒的《僮約》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之語,西晉“二十四友”之一杜育著有現存最早的一篇《荈賦》〔荈(chuǎn),茶也〕,稱其“調神和內,慵解倦除”。南北朝時,飲茶的習慣由南至北普及開來,到唐代更是蔚然成風,品茶論茶成為貴族社會和文人雅士的愛好,論茶之專文亦不在少數,譬如陸羽《茶經》、裴汶《茶述》、僧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等,以及顧況之《茶賦》。

《茶賦》層次分明,開篇稱頌茶是天地孕育之靈物,不似蘭花早開,不似菊花遲發,而是集天時地利於一身。中段鋪陳茶的社會功用,上達天子,下被幽人,澤及四方,受惠之人不僅包括名臣與上客、宮娥與君主,也包括海上之仙人與遊方之僧侶。結尾則形象化了飲茶之意境,藉此抒發自己隱居山林、幽雅淡泊的情懷。

顧況詩風重骨氣而輕辭采,如皇甫湜所言,“駿發踔厲”(《顧況詩集序》),文風也與此類似。唐朝流行律賦,對仗工整,典雅華麗,《茶賦》與此不同,通篇不著麗語,清新質樸,於段尾使用散文句式,如“此茶上達於天子也”“雖神秘而焉求”等等,體現了中唐以來古文運動對辭賦創作的影響。

顧況性格兀傲,《舊唐書·顧況傳》記載他“能為歌詩,性詼諧,雖王公之貴與之交者,必戲侮之”,李肇《唐國史補》和皇甫湜《顧況詩集序》也說他“傲毀朝列”“不能慕順,為眾所排”,《茶賦》中頗能看出他這種“兀傲”“詼諧”的性格特徵。比如中段將“上達於天子”與“下被於幽人”兩兩對舉,但其實天子是賓,幽人是主,前者只是後者的反襯與鋪墊。開篇所謂“惜下國之偏多,嗟上林之不生”的“惜”和“嗟”亦是反諷之語,末段“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正暗示了這一點。作者對茶能“羅玳筵”與“展瑤席”“賜名臣”與“留上客”毫無興趣,所謂“泛濃華,漱芳津,出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