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章 白居易《賦賦》,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居易《賦賦》
作者:【唐】白居易
賦者,古詩之流也。始草創於荀、宋,漸恢張於賈、馬。冰生乎水,初變本於《典》《墳》[1];青出於藍,復增華於《風》《雅》。而後諧四聲,祛八病,信斯文之美者。
我國家恐文道寢衰,頌聲凌遲[2],乃舉多士,命有司,酌遺風於三代,明變雅於一時。全取其名,則號之為賦;雜用其體,亦不出乎《詩》。四始盡在[3],六藝無遺[4]。是謂藝文之儆策,述作之元龜。觀夫義類錯綜,詞采舒布,文諧宮律,言中章句。華而不豔,美而有度。雅音瀏亮,必先體物以成章;逸思飄颻,不獨登高而能賦[5]。其工者,究筆精,窮旨趣,何慚《兩京》於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騁妍詞,豈謝《三都》於左思?掩黃絹之麗藻[6],吐白鳳之奇姿,振金聲於寰海,增紙價於京師。則《長楊》《羽獵》之徒胡為比也!《景福》《靈光》之作,未足多之。所謂立意為先,能文為主。炳如繢素[7],鏗若鐘鼓。鬱郁哉,溢目之黼黻[8];洋洋乎,盈耳之韶頀[9]。信可以凌礫《風》《騷》[10],超軼今古者也!
今吾君網羅六藝,淘汰九流[11]。微才無忽,片善是求。況賦者,《雅》之列,《頌》之儔[12],可以潤色鴻業,可以發揮皇猷[13]。客有自謂握靈蛇之珠者[14],豈可棄之而不收?
註釋:
[1]《典》《墳》:《三墳》《五典》,傳說中我國古代的書籍。《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2]凌遲:即“陵遲”,衰頹意。[3]四始:孔穎達《毛詩正義》引用鄭玄語:“風也,小雅也,大雅也,頌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則為興,廢之則為衰。”[4]六義:《毛詩序》中有“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5]登高而能賦:班固《漢書·藝文志》:“《傳》曰:‘不歌而誦為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6]黃絹:“黃絹幼婦”的省寫,意為“絕妙”二字。《世說新語·捷語》:“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7]炳:顯著。繢(hui):彩色。[8]黼(fu)黻(fu):花紋,文采。這裡指飾以華麗的詞藻。[9]韶頀(hu):兩者皆為古樂曲名。[10]凌礫:即“凌轢”,超越意。[11]淘汰:甄別裁汰。[12]儔(chou):同類,同輩。[13]猷(you):計劃。[14]靈蛇之珠:即隋侯之珠。《淮南子·覽冥訓》高誘注:“隋侯,漢東之國,姬姓諸侯也。隋侯見大蛇傷斷,以藥敷之。後蛇於江中銜大珠以報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明月珠也。”
賞析:
白居易作為唐代重要的文學批評家,所作《賦賦》因其以賦論賦的獨特形式,在中國古代賦論發展史上具有了一席之地。《賦賦》的創作,實與東晉陸機著名的文學創作專論《文賦》有莫大關係。從形式上看,《文賦》首開以賦論文的先河,而《賦賦》借鑑了這種文論特點,並在賦論史上第一次運用以賦論賦的形式批評賦作。從內容上看,《文賦》字數近兩千言,關於賦作僅提及“賦體物而瀏亮”一句,至《賦賦》全篇已擴充至三百餘字的論賦專文。
《賦賦》是對賦的源流演變、審美特徵及社會功用的整體概論。全文以“賦者古詩之流”為韻,押韻次序為者、詩、賦、之、古、流,韻腳平仄相間,正如清李調元《賦話》所云:“晚唐作者,取音節之諧暢,往往以一平一仄相間而出。”《賦賦》按其內容大意可分為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寫賦的歷史演變過程。首句“賦者,古詩之流也”原出自班固《兩都賦序》,李善作注:“毛詩序曰:‘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故賦為古詩之流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