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韓愈·《獲麟解》,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轉換。韓愈先作一個翻案文章:儘管古書上都說麟有其形,是“麕身、牛尾、一角”的(見《爾雅·釋獸》、《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說文》等),他偏說“為形也不類”,因為,根據記載,遇到麟的人們都不能憑外表把它辨認出來,而其他各種動物都可以根據其固有特徵來加以識別,可見其形是“不可知”的;既不可知,則要說它是個“不祥”之物亦可。
第四段,卻又翻轉過來從正面來說,麟之所以為祥瑞之徵是在於它出現時必有聖人在位,聖人能知麟,這樣,麟就決不能說是“不祥”之物了。
但隨即第五段又翻折過來:先用“以德不以形”一句,對前面“知”與“不知”的說法作了總結,然後說,麟不待聖人而出,出非其時,以致世無知者,那麼說它是個“不祥”之物亦可。用語看來平淡冷漠,但其中卻包含著無量的酸辛與悲痛。
麟的不幸,比起伯樂所相的千里馬,安徒生所寫的醜小鴨來,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千里馬亦是馬之類,而能出類拔萃,有伯樂知之;即世無伯樂,不過把它與凡馬等量齊觀而已,決不會看成是“不祥”之物的。醜小鴨之遭到奚落,不過是偶然自小失群失所而已,一旦成長起來,就可擺脫它原來的惡劣環境,找到同類,一飛沖天了。但是,“不恆有於天下”的麟,就無人知之了。孔子雖能知麟,但孔子有聖人之德而無聖人之位,知也無用,連孔子自己也因而有“絕筆”之傷。這樣就更把這個不幸的根源,從知麟之人進一步推到出麟之時上來,則其含意就更為深廣了。由此可證此文的關鍵,決不在“知”與“不知”上,而實在“祥”與“不祥”上。“祥”是正說,“不祥”是反說;但以反說為主,正說為賓。
這篇文字歷來獲得很多人的讚歎,只有近代陳衍把它一筆抹煞。陳衍認為“角者吾知其為牛”一段,摹《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此直是點金成鐵”。並且說:“羊鹿亦有角,何以必牛?豕亦有鬣,何以必馬?更說開去,全篇毫無深意。”以為“此等文雖不作可也”(《石遺室論文》卷四)。似乎專從小處著眼,跡近吹毛求疵。其實這段話句法的變化,卻也能令人耳目一新。文藝性的表達手段若用科學的精密方法來苛求,那是會大煞風景的。陳說實不足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