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河嶽英靈集》序,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河嶽英靈集》序

作者:【唐】殷璠

梁昭明太子撰《文選》,後相效著述者十有餘家,鹹自稱盡善。高聽之士[1],或未全許。且大同至於天寶,把筆者近千人,除勢要及賄賂,中間灼然可尚者,五分無二,豈得逢詩輒纂,往往盈帙?蓋身後立節[2],當無詭隨[3],其應詮簡不精[4],玉石相混,致令眾口謗鑠,為知音所痛。

夫文有神來、氣來、情來,有雅體、野體、鄙體、俗體。編紀者能審鑑諸體,委詳所來,方可定其優劣,論其取捨。至如曹、劉,詩多直語[5],少切對[6],或五字並側,或十字俱平,而逸駕終存。然挈瓶膚受之流[7],責古人不辨宮商徵羽,詞句質素,恥相師範。於是攻異端,妄穿鑿,理則不足,言常有餘,都無比興,但貴輕豔。雖滿篋笥,將何用之?

自蕭氏[8]以還,尤增矯飾。武德初,微波尚在[9]。貞觀末,標格漸高。景雲中,頗通遠調。開元十五年後,聲律風骨始備矣。實由主上惡華好樸,去偽從真,使海內詞場,翕然尊古,南風周雅,稱闡今日。

璠不揆,竊嘗好事,願刪略群才,贊聖朝之美。爰因退跡[10],得遂宿心。粵若王維、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嶽英靈也。此集便以“河嶽英靈”為號。詩二百三十四首,分為上下卷。起甲寅[11],終癸巳。論次於敘,品藻各冠篇額[12]。如名不副實,才不合道,縱權壓梁、竇[13],終無取焉。

註釋:

[1]高聽:見解高超。[2]身後:當作“身前”。[3]詭隨:隨聲附和。[4]詮簡:選擇。[5]直語:質直。[6]切對:工整的對仗。[7]挈瓶:喻學識淺陋。膚受:學問只得皮毛。[8]蕭氏:指梁代。梁代皇帝蕭姓。[9]微波:指梁陳綺豔餘風。[10]退跡:辭官歸隱。[11]甲寅:開元二年(714)。[12]篇額:篇首。[13]梁、竇:指梁冀、竇憲,皆東漢時的權門貴戚。

賞析:

在唐人選唐詩中,殷璠的《河嶽英靈集》專選盛唐詩歌,有著嚴格的選錄標準,並結合對入選詩人、詩作的品評,表達自己對詩歌的見解,是一部重要唐詩選本,歷來受到文學史家、文學批評史家和選家的重視。這部選集的序,集中表述了編選者選錄當代詩歌的審美標準和嚴肅態度,是詩歌理論批評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獻,也是一篇頗見作者個性的文章。

序文開頭一段,透過批評蕭統《文選》以來許多文學選本“詮簡不精”的弊病,強調選家的選錄標準必須謹嚴,不能“逢詩輒纂”,不加選擇。作者特別提出《文選》以來的選本和“大同(梁武帝年號)至於天寶”這二百二十多年時間,表明對梁陳以來的詩歌及這一時期的選本持嚴格的批評態度。在這一時期近千“把筆者”中,殷璠首先剔除“勢要及賄賂”者,旗幟鮮明地反對以權勢地位為選錄標準。這正是序中著意強調的一個原則。

第二段從詩歌有神來、氣來、情來及雅、野、鄙、俗諸體之別,推論編選者必須“審鑑諸體,委詳所來”,方能定其優劣,論其取捨。這裡提出了編選者的審美眼光問題。他舉建安時代曹、劉的詩為例,指出它們雖“多直語”、“少切對”,卻有很高的審美價值;那些見識淺薄的人責備他們“不辨宮商徵羽,詞句質素”,正說明這些選家“但貴輕豔”,不重比興的審美趣向。作者嚴厲批評這種選家及選本,正體現了對梁陳以來輕豔浮靡詩風的批判態度,也透露出他所提出並堅持的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標準。

第三段追溯了從蕭梁到當前這段時期詩歌風貌的變化,並把“開元十五年(727),聲律風骨始備”作為新時期詩歌成熟的時間、風貌標誌。接著,分析了這種新詩風產生的原因,即統治者“惡華好樸,去偽從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