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章 山海經(夸父逐日,鯀禹治水,刑天),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山海經·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1]走,入日[2]。渴,欲得飲。飲於河、渭[3],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4]。

註釋:

[1]逐:賽跑。[2]入日:接近太陽。[3]河、渭:黃河、渭水。[4]鄧林:桃林。

賞析:

這是一篇表現華夏民族戰天鬥地、死而後已悲壯精神的著名神話。

故事一上來就開門見山,突發奇筆:“夸父與日逐走”。這裡沒有交代夸父與太陽競走的理由,但在《山海經·大荒北經》和《列子·湯問》中提到此事都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的記載。給人感覺他是異想天開,自尋煩惱。但看看各國古代神話中因太陽酷熱給人類帶來災難而產生的人與太陽搏鬥的各種傳說,便會使人聯想到夸父此舉實際上是這種早期人類與自然搏鬥精神的抽象和概括。所以,他的異想天開就不是一種無聊,而是一首人類無畏與自信精神的壯麗讚歌。

“入日”說明他已經接近了太陽——他與太陽競走的目的達到了。這是他以生命為代價而實現的偉大目標。然而,物質生命的結束並不意味著一個人全部生命的終結。“棄其杖,化為鄧林”。他給後人留下的這一片綠蔭不僅為其繼往開來者提供了休憩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向人們展示了夸父頑強不屈、死而不朽的拼搏精神,激勵人們為戰勝自然,造福人類而永遠奮進。

2、山海經·鯀禹治水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1]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2]。鯀復[3]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4]。

註釋:

[1]鯀(gun):傳說中黃帝的孫子(一說為曾孫)。息壤:神土,可自身無限增長,故可用來堵塞洪水。[2]祝融:火神。傳說為炎帝玄孫,或說為黃帝六世孫。羽郊:羽山之郊,在今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西北。[3]復:或作“腹”。[4]布土:分佈息壤。九州:傳說禹定天下為冀、豫、雍、揚、兗、徐、梁、青、荊九州。

賞析:

搏擊洪水是世界各國神話中的普遍題材。神話學者對此類神話的起因、內涵、意義有許多種說法。我們則從文學和美學的角度來欣賞。鯀禹治水故事儘管篇幅短小,但作為中國洪水神話的代表作品,卻表現了中國洪水神話的獨領風騷之處。

看,在洪水滔天、民不聊生的災難之時,鯀為了救民於水火之間,來不及得到天帝的允許,便偷來寶貴的神土,堵塞洪水。他沒有葬身洪水,卻死於天帝的屠刀。這是人類進入氏族社會後部落間矛盾鬥爭的投影。說明人們已經認識到在與自然鬥爭的同時,不能忽視人們的社會矛盾可能產生的影響。然而鯀甘願替人民冒險,為人民的安定幸福而犧牲個人生命的獻身精神,卻永遠成為歷代人們讚美的物件,具有永久的魅力。

將禹寫成鯀的腹生子,是本篇的點睛之筆,因為這象徵著鯀自我犧牲、造福人類的精神是後繼有人的。過去人們一直把鯀和禹的治水說成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一是堵,一是疏,所以才有兩種不同的下場。不過從這篇故事來看,禹所採用的治水方法與鯀並無二致,也是用息壤堵塞的方法。那麼微妙之處就應當在於,禹以息壤治水顯然是得到了天帝的允許。那麼本篇的韻味也就在於,中國古人已經開始注意到在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的同時,必須理順人們的社會矛盾。華夏民族注重人際關係和諧的基本性格,於此已經初見端倪。

3、山海經·刑天

刑天[1]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2]。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3]以舞。

註釋:

[1]刑天:人名,為炎帝之臣,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