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章 山海經(精衛填海、西王母),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山海經·精衛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1],其上多柘木[2]。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3]、白喙[4]、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5]。是炎帝[6]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7]於東海。
註釋:
[1]發鳩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黨郡長子縣。今屬山西省。[2]柘(zhè)木:常綠灌木,葉可飼蠶。[3]文首:頭上有花紋。文:花紋。[4]喙(hui):嘴。特指鳥獸的嘴。[5]自詨(xiāo):自叫其名。詨:叫。[6]炎帝:傳說中的神農氏。[7]堙(yin):堵塞。
賞析:
在這篇僅有一百多字的故事中,作者首先為精衛鳥畫出了一幅美妙絕倫的影象。她的形狀好像烏鴉,但其花色卻十分美麗。在帶有美麗花紋的頭上,鑲嵌著晶瑩潔白的小嘴,下面是一雙豔紅的腳。這隻美麗的鳥平常總是在柘木間悲哀地呼喊著自己的名字:“精衛”“精衛”。她在哀嘆自己的不幸,因為當年她曾是炎帝的女兒,一位漂亮的少女。然而不幸的是,一次東海之遊使她葬身大海,永遠失去了少女的婀娜身姿。但這位倔強的少女並沒有向命運低頭,她雖然變成了一隻小鳥,卻仍然頑強地向奪取自己生命的東海復仇。
令人最為感動的是,遼闊無際的大海和力量微弱的精衛之間在形體、氣勢和能量上形成巨大的反差。精衛對大海的抗爭顯然是徒勞的,但正因為精衛敢於以弱抗強,人們才如此敬佩和讚美她。因為形體龐大並不是強者的證明,意志的堅強才是強者的本質。精衛填海的頑強意志遂作為中華民族的自強精神而流傳千古。
有人從史實的角度猜想精衛故事可能是炎帝氏族一支在向東南沿海遷徙時遇上自然災害或是被其他部族吞併過程的寫照。這樣猜想未嘗不可,但從美學的角度看,從象徵的角度來理解精衛的頑強精神,或許更能給人以力量和鼓舞。
2、山海經·西王母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1],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2],是司天之厲及五殘[3]。(《山海經·西次三經》)
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4],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山海經·海內北經》)
註釋:
[1]玉山:山名。以多玉石而得名。[2]蓬髮:蓬頭亂髮。勝:玉勝,古時婦女的首飾。[3]司:掌管。厲:災厲。五殘:五刑殘殺之氣。[4]梯:依靠。幾:小案桌。“杖”字可能是衍文。
賞析:
由於人類自身不斷進化的緣故,世界各國神話中的神只形象都經歷了從動物神變而為人獸同體,再到神人同形的演變過程。西王母形象的變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形象最早,它帶有明顯的動物特徵,是一個形狀怪異的兇惡神只。只是她頭上戴的一件首飾,為後來人們將其定位於女性提供了依據(其實並不能據此證明西王母是女性,因為在原始時代,男子與女子同樣可以佩戴飾物)。到了《穆天子傳》中,西王母就變成了一個雍容華貴的天帝之女,並且能夠與周穆王賦詩唱答。在《淮南子》中,羿向她請求不死之藥,說明她已從凶神變成吉神。而在《漢武故事》《漢武帝內傳》等小說中,西王母的形象又被仙化,並且和漢武帝扯到了一起,變成一位“年三十許”“容顏絕世”的美麗仙人;或者是與東王公相提並論,成為古代傳說中的一位重要角色。
青鳥傳說也隨著西王母故事的不斷豐富而逐漸發展起來。在本篇故事中,三青鳥只是為西王母取食的鳥。而到了《漢武故事》中,青鳥在西王母來到漢武帝宮殿之前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