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章 隆中對,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是“欲信大義於天下”的大計,可見劉備是以復興漢室為己任的英雄;諸葛亮的回答亦非權宜之計,而是指導今後若干年行動的綱領,是帝王之師所具有的高瞻遠矚。他為劉備規劃了分三步走的切實可行的策略。他分析了曹操戰勝袁紹,以弱勝強,足見曹操卓越的個人才能,且已經“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爭鋒”。孫權“國險而民附”,“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近期的主攻方向是地理位置重要,“其主不能守”的荊州。第二步是奪取益州,“劉璋闇弱”存在著可以奪得的有利因素。有了荊、益兩州作根據地,然後“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靜以待變,實現消滅曹操並進一步統一全國的第三步計劃。一個“躬耕隴畝”的人竟對全國的形勢瞭如指掌,對當時政壇人物的個性特點如數家珍,至此這位“自比於管仲、樂毅”的人廬山真面目才顯示出來,崔州平徐庶的“信然”才是正確的,“時人莫之許也”是對諸葛亮的不瞭解或有眼不識泰山,初步完成了對諸葛亮形象的塑造。
劉備和諸葛亮的談話是在“屏人”以後的兩人密談,劉備稱善之後頓開茅塞而“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尚如時人輩對諸葛亮的雄才大略一無所知。陳壽寫了兩人“不悅”,必待劉備說了“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不悅才止。這一細節的補充,正是本文行文的嚴密處。
本文雖是節錄,亦能相對獨立。它圍繞著“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這個文眼,安排懸念,引人入勝;又透過人物自己的行動和語言塑造形象;行文生動嚴密,從而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