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章 恨賦,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能“罷歸田裡”。賦中寫他“左對孺人(妻子),顧弄稚子”,待客不以公卿為意,讀書恣縱於文史之間,那景象何其灑脫!但他內心又何嘗沒有“自傷不遭”“不得舒其所懷”的悽悲(見馮衍《自論》)。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為夭也。這位馮衍,分明只有壯志不酬、潦倒沒世之恨,又哪有半點出岫之雲的悠然?至於那位酣暢竹林、“非湯武而薄周孔”的嵇康,雖也自稱“願守陋巷,教養子孫……濁酒一懷,彈琴一曲,志願畢矣”,但在魏晉之交的黑暗世界,竟連這樣的微願也實現不了,最後還是被司馬氏殺了。賦中雖只展現了他臨刑前“秋日蕭索,浮雲無光”的慘淡之景,字裡行間分明還回應著嵇康絕命前的一聲恨恨嗟嘆:“《廣陵散》從此絕矣!”又哪還有往昔“手揮五絃,目送歸鴻”的飄逸?

世上的恨事當然還不止這些。在幽幽月夜的墳壟間,伴隨著馮衍、嵇康隱去的,也還有“遷客海上,流戍隴陰”的孤臣孽子,還有曾經“騎疊跡,車屯軌”的達官貴人。他們或“含酸茹嘆”了半生,或“歌吹”歡娛了一世,最後終竟都帶著未完之願、不盡之興,而“煙斷火絕,閉骨泉裡”了——這就是江淹所描述的人生恨事,或者說,是他從無數古人身上體悟的人生哲理。這體悟是那樣深切地驚駭了作者,以至在賦之收尾,更以濃重的抒情筆墨,將這種恨意融入了“春草生”、“秋風起”的四時交替中,“池館盡”、“丘壠平”的歲月滄桑中,蓬蓬勃勃地籠蓋了自古及今的茫茫世界!那一筆“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的結語,也因此如一聲夜鍾,帶著全賦所渲染的無限恨意,穿透時間、空間,久久震顫在千古讀者的心上!

為了渲染生命之遺恨,江淹竟將多彩的人生描述得如此慘淡,這無疑顯得偏頗了些。但知道了南朝的世道充滿了傾軋爭奪,人們在兵戈擾攘中隨時可以喪身,“伏恨而死”,江淹此賦便是那個時代的一曲悲歌,也便不以為怪。從藝術表現上看,你畢竟還得承認,《恨賦》具有很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江淹善於“以詩為賦”,所以他的賦作往往具有詩一樣的激情和意境。《恨賦》的選材看似信手拈來,其實經過了精心的選擇:中間所敘六類不同的人生之恨,或為帝王、列侯,或為名將、宮女,或為才人名士,兩兩相對,毫不重複。作者的描述也絕不就事論事,常常能舉一人而概眾,傳微意於言外。讀者從秦皇的遺恨中,自然會聯想到與之類似的唐宗宋祖;從趙王的悲怨中,想到那“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李後主、宋徽宗。這樣由古及今,由此及彼,自能令人於掩卷之餘感嘆不盡。

《恨賦》的運筆也頗高明。起句單用一韻,便覺警動非常(李元度《賦學正鵠》)。中間抒寫六人六事,寫來也各見風神:述雄主則“秦帝按劍”,寫降將則“弔影慚魂”,敘明妃之出塞則“仰天太息”,貌嵇康之下獄則“神氣激揚”。作者還善於造境,如“置酒欲飲,悲來填膺”(趙王)、“隴雁少飛,代雲寡色”(明妃)、“秋日蕭索,浮雲無光”(嵇康)等,均以特定景物映襯,將種種人生恨意渲染、烘托得愈加濃烈。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作者的語言,也能適應不同人物的性格風貌,而施用不同的色彩和力度。正如一位評論家稱歎的,“(敘)帝王之恨簡勁,列侯之恨激昂,名將之恨慷慨,美人之恨悽絕,名士之恨灑脫,高人之恨淋漓。……如高漸離之築,劉越石之笳,變徵之聲,幾能裂雲”。令人不禁懷疑:莫非江郎真有一枝五彩神筆,否則,又何以能寫出如此動人的奇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