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座右銘,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座右銘

作者:【漢】崔瑗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1]。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在涅貴不淄,曖曖內含光[2]。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3]。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4]。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註釋:

[1]無:同“毋”,不要。[2]涅貴不淄:語出孔子《論語》:“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涅,黑色染料,此用為動詞。淄,黑色。[3]“柔弱”二句:語出《老子》:“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4]行行:剛強貌。悠悠:柔弱貌。

賞析:

崔瑗是東漢文學家崔駰的兒子,史書說他“銳志好學,盡能傳其父業”(《後漢書·崔瑗傳》)。他與張衡、馬融特相友善,並以文章顯名當世。但其人身世坎坷,四十歲才出為郡吏,後來又坐過牢,受過貶,久處下僚,鬱郁不得其志。不過,從他的這篇《座右銘》來看,他對於世情練達之事和出處窮通之理,似乎看得比較清楚,悟得也比較透徹。

全文立論,從人與己的關係落筆,拈出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現象,諸如優點與缺點、施人與受施、讚譽與謗毀、名稱與實際、柔弱與剛強等等,作為比較。它們互為矛盾,又互為依存。世人往往只取有益的一面,捨棄不利的一面。這是人之常情。而崔瑗則作出了與眾不同的選擇,這就是:不彰人醜,不揚己美;施人勿念,受施勿忘;譽不足喜,毀不足悲;名副其實,守愚藏拙;持柔弱,戒剛強……這當然不是作者故意標新立異,譁眾取寵。座右銘是寫給自己看的,是作者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的集中體現。其中有兩點特別值得重視。一是做人的準則。文中已一言蔽之:“唯仁為紀綱”。這是規範作者行為的準繩,也是本文的核心。“仁”是孔子道德倫理思想的核心,崔瑗把它奉為圭臬。孔子說“仁”者“愛人”(《論語·顏淵》),所以崔瑗說,“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孔子說“仁”者必“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論語·憲問》),強調“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所以崔瑗也說,“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在涅貴不淄,曖曖內含光”——這是“修己以敬”,說“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這是“內省不疚”。可見崔瑗的仁愛思想,完全是與孔子的“仁”一脈相承的。二是做人的方式。強調外柔內剛,以柔取勝。這一思想則是從老子那裡繼承而來的。老子反覆強調“堅強處下,柔弱處上”(《老子》第七十六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同上第七十八章),說明“弱者,道之用”(同上第四十章)。崔瑗此文中則直言“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認為柔弱是立身之本,取生之道,剛強反而易遭不測,所以接著追上“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二句,以示強調。總此二點,則已大致理清了此文的思想脈絡和淵源。很顯然,崔瑗在先賢那裡汲取了思想精華,為己所用。在他那裡,孔子的思想側重於內,更多地強調內養,“曖曖內含光”,是做人的準則、核心;老子的思想側重於外,更多地講究做人的方式、方法。一內一外,一表一里,互為發明,相得益彰。而崔瑗的發明和貢獻則在於,他把先賢們的高深莫測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思想,融化貫通為自己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使之生活化、通俗化、大眾化了。據《後漢書·崔瑗傳》記載,崔瑗曾捲入一場廢立之爭。漢安帝廢太子劉保,立劉懿。安帝死後,閻太后稱制,以兄閻顯為車騎將軍,定策禁中。閻氏乃立劉懿,是為少帝。其時崔瑗為閻顯幕僚,曾勸長史陳禪一起去說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西遊:熊貓燒香就變強

胖子都是潛力股

異詭江湖:序列

西北擺爛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