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戰國策·蘇秦以連橫說秦,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按此處記封蘇秦較史載時間大有提前,《史記》列於蘇秦既約六國合縱之後。[41]革車:戰車。[42]純(tun屯):束,把。[43]溢(yi益):通“鎰”。古代重量單位,合二十兩或二十四兩。[44]關不通:函谷關口被堵住,指秦兵不能東出關口攻打六國。[45]“式於政”四句:謂用在政治而不用在武力;用在朝廷之內而不用在邊疆之外。指在外交上取勝而不在戰場上取勝。式,用。[46]炫熿於道:在路上張揚顯耀。[47]“且夫”二句:謂蘇秦只不過住在僻巷窯洞內(“掘”通“窟”),桑木作門戶,彎桑條作門軸的寒士罷了。棬(quān圈)樞,以彎木作門軸。[48]“伏軾”二句:謂乘車憑依車前橫木,勒住馬韁,經歷天下而不受任何阻擋。軾,車前橫木。撙銜,勒住馬韁。橫歷,橫行。[49]杜左右之口:堵住各國君主親信的口,使他們不敢主張連橫和反對合縱。[50]伉:同“抗”。[51]楚王:指楚威王,熊姓,名商,宣王子,前339—前329年在位。[52]蓋:通“盍”,猶“何”。
賞析:
本文選自《戰國策·秦策一》。考以史實有所出入:蘇秦發憤刺錐讀書,本在入秦之前;說惠王時,巴蜀黔中實尚未歸秦屬;合縱國間有利害衝突,“諸侯不可一,猶連雞之不能俱止於棲”(《秦策一》),更不可能“相親賢於兄弟”。但蘇秦廷說各國聯合,確曾迫使昭王放棄帝號,合縱影響直到蘇秦死後猶在。故《史記·蘇秦列傳》稱:“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者,皆附於蘇秦。”作者為了對照蘇秦發跡前後的矛盾主張,突出某些策士的個人奮鬥目的,揭示當時炎涼冷暖的人情世態,展示連橫的夸誕說辭,宣揚合縱的卓異功效,在敘事中參照傳說附會,對個別情節稍稍調整組合,作了藝術渲染加工,但總的說來,並未違背基本史實。
本文論敘交錯。前面詳陳蘇秦對秦惠王的說辭,篇幅幾佔三分之二,然後敘其說秦失敗、讀書揣摩和說趙成功,再用大段文辭頌揚合縱效用,結敘蘇秦成功後的顯榮而以其自詡語作收。文章結構組織奇妙,生活情節提煉精工。論評比重雖居大半,但重點在於突出策士蘇秦的人物形象、性格,而對其家庭成員的情態刻畫,也嘲諷了富貴利達對世俗的誘惑。為此士子們刻苦奮勉,馳騖奔走,不擇手段,也因此破壞了家庭間溫情脈脈的倫理關係,頗富教育意義。蘇秦說秦惠王,特在“將連橫”前著一“始”字,暗示這與他後來所倡的合縱截然不同。蘇秦分別採用兩種相反的外交策略“說人主”,其終極目的殊途同歸。蘇秦失敗時的激勵語“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與成功時的得意語“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前後串聯,一脈相承,蘇秦畢生為此奮鬥不懈。
早在秦孝公任商鞅,“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賈誼《過秦論上》),內政重在明法、富國、強兵,外交即用連橫策略,意圖“席捲天下,包舉宇內”(《過秦論上》);而山東六國則仍是舊貴族當政,國勢積弱,必須聯合才能對付秦國。因此,蘇秦揣摩天下形勢,首先相中富強的秦國,企圖說服惠王透過戰爭“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但當時秦國雖然變法成功,舊貴族仍勢盛,惠王被迫“誅商鞅,疾辯士弗用”(《史記·蘇秦列傳》),他深感“文章不成”,“道德不厚”,“政教不順”,進攻時機尚未成熟,“願以異日”,不肯輕舉妄動。蘇秦的期待落了空,後來精研兵書,再度揣摩形勢,適應六國在合縱抗秦上有共同利害關係,一舉說服六國君主“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滿足了個人尊榮的目的。作者特立一段評論,高度正面讚揚蘇秦的合縱,使人民免於戰爭的流血災難,實際從反面暴露了蘇秦始倡連橫時叫囂唯戰爭論的險惡用心。作者不厭其詳地闡述蘇秦的戰爭論調,又反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