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答客難,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漢之際人,曾在秦末農民戰爭中為劉邦獻計獻策,楚漢戰爭中,又為劉邦遊說齊王田廣,田廣因而放鬆了守備,被漢軍攻下七十餘城。[41]筳(ting廷):細竹枝。[42]猶是觀之:由此看來。[43]“譬由”二句:譬由,譬猶,猶如。鼱鼩(jing qu精渠),地鼠,尾短體小。豚(tun屯),小豬。咋(zé責),亦作“{齰}”,啃咬。鼱鼩襲狗、孤豚咋虎都是比喻以小犯大,以弱犯強,不自量力。[44]至則靡耳:碰到就只有倒下而已。一說靡通“糜”,潰爛之意。[45]權變:變通。
賞析:
《答客難》屬於對問體,雖未名之為賦,實際上卻是賦的一種特殊格式。這種格式肇始於宋玉的《對楚王問》。《文心雕龍·雜文》雲:“自《對問》以後,東方朔效而廣之,名為《客難》。”它進一步吸取了戰國遊士說辭鋪陳排比,在對答中說服別人的形式特點,內容上有較強的思辨色彩,風格上更多地沾染了汪洋恣肆的縱橫家風。《答客難》以其形式上的創新,促使了一系列同類賦作的誕生,賦這一種新興體式也因之更加繁榮起來了。
《文選》將宋玉的《對楚王問》作為對問的代表作,而以東方朔的這篇《答客難》為設論之首。實質上,二者同屬對問體。劉勰在《文心雕龍·雜文》中指出,對問這一體式的特點,“乃發憤以表志,身挫憑乎道勝,時屯寄於情泰,莫不淵嶽其心,麟鳳其採,此立本之大要也”。《答客難》就較典型地體現了這些特點。
作者東方朔為人放蕩詼諧,他胸懷大志,卻得不到重用,沉淪下僚,心中鬱抑,就寫了這篇對問體賦,假設有客就此詰難,而加以辯駁,由此求得心理平衡和自我慰藉。在答辭中,東方朔以蘇秦、張儀、樂毅、李斯等人為例,分析了這些人昔日功成名就而自己今天卻鬱郁不得志的原因,指出其根源在於是否“遇其時”,從而闡述了時異則事異,不能執古衡今的深刻道理;並強調無論在什麼時世,處於何種境遇,君子都應該注意修身養性,不要斤斤計較功名得失,始終保持寧靜自得的心態,只有不通權變、不明大道的人,才會提出此賦開頭的那種問難。
在進行辯駁時,此賦展現了謹嚴的結構和清晰的層次。第一段是引子,客人開始發起問難;第二段以下為東方朔的答辯。第三段闡述時異則事異,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而以古與今的對照,突出時世的不同。第四段則重點突出古和今的相同點,即不管何時何地,都必須注意勤勉修身,不可稍有懈怠。在論辯方式上,則以多次引證經典語錄從而加強說服力為特點。第五段進一步指出,士之用與不用,根本在於時之遇與不遇。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歷史發展的態勢,大可不必為此大驚小怪。第六段則反唇相譏,嘲笑客的非難不僅毫無道理,而且恰恰表現出其不明事理,目光短淺,與答辯開頭“東方先生喟然長息,仰而應之”一句相照應,明確表達了作者對“客難”的譏嘲和鄙夷的態度。這些無疑是為我們瞭解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境遇和心態提供了生動的材料。
這篇賦氣勢酣暢,風格雄辯暢達,顯然受了戰國遊士說辭的影響。文中的鋪陳排比,蟬聯而下,尤易造成理直氣壯的聲勢。除了對照、引證等修辭手法外,作者還善於使用對偶和設喻。第三段實際上是由古與今、彼與此兩大對比構成,大量對偶句則包含了許多句式上的對比,如“綏之則安,動之則苦;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等等。這些句式和語氣都具有典型的戰國遊士說辭的色彩。至於設喻,則“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譬由鼱鼩之襲狗,孤豚之咋虎”,“說行如流,曲從如環”等等,都是新奇而貼切的。
在東方朔之後,東漢揚雄《解嘲》、班固《答賓戲》、三國陳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