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招隱士,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招隱士
作者:【漢】淮南小山
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山氣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嶄巖兮水曾波[1]。猿狖群嘯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坱兮軋,山曲(左山右弗),心淹留兮恫荒忽[2]。罔兮沕,憭兮慄,虎豹岤,叢薄深林兮人上慄[3]。嶔崟碕礒兮碅磳磈硊,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骫[4]。青莎雜樹兮薠草靃靡,白鹿麏麚兮或騰或倚[5]。狀貌崟崟兮峨峨,悽悽兮漇漇[6]。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鬥兮熊羆咆,禽獸駭兮亡其曹[7]。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註釋:
[1]偃蹇:高貌。連蜷:枝曲貌。巃嵸(long zong龍宗):雲氣瀰漫貌。曾波:波瀾重疊。曾,一本作“增”。[2]坱(yǎng養)軋:曠遠無際。(左山右弗)(fu弗):山勢曲折貌。恫:一作“洞”,恐懼。[3]罔沕(mi密):失志貌。岤:同“穴”。[4]嶔崟(qin yin欽銀):高險貌。碕礒(qi yi其蟻):山石嶙峋貌。碅磳(jun zēng君增):山石高聳貌。磈硊(kui wěi揆委):山石相雜貌。茷骫(bá wěi拔葦):枝葉盤紆。[5]青莎:草名。靃(sui髓)靡:隨風披拂。麏(jun君):獐。麚(jiā加):雄鹿。[6]崟(yin銀)崟:高聳貌。悽悽:盛貌。漇(xi洗)漇:滋潤貌。[7]曹:同類。
賞析:
《招隱士》究竟招的是誰?按照漢人王逸的序言,乃“小山之徒,閔傷屈原,又怪其文昇天乘雲,役使百神,似若仙者;雖身沉沒,名德顯聞,與隱處山澤無異。故作《招隱士》之賦,以章其志也”。但讀過此賦者,似乎很少能夠相信,那“遊兮不歸”的,竟就是沉身汨羅的往古哲人屈原。至於近世有些研究者,猜測它是以比興之辭,諷諫淮南王劉安從險惡的宮廷鬥爭中抽身而出,恐怕也純屬臆斷,與本篇內容並不相符。倘要摒棄類似的附會或臆斷,就只有一個辦法,還是如實地把所“招”之人,按篇中給定的身分,視為是一位遊遁山林而不歸的“王孫”,也許反而要可靠些。至於這“王孫”是死了還是活著,所招者乃生魂還是死魂,都可以不必深究了。
前人稱淮南小山“構思險怪而造語精圓”(陳繹曾《詩譜》)。此文開筆,為“隱士”淹留的山林造境,便覺有一派冷森險怪之氣向讀者襲來:那是在桂木叢生的幽谷之中,糾曲的樹枝如蛇相纏,峻高的險崖俯臨著水波湍急的溪流;山氣悽迷,時時震響猿猴虎豹的森厲嘯嗥。這樣的幽森荒寂之地,豈是生人所可棲息?而可憐的王孫,竟還在那裡久久耽留!開篇六句以蕭淡的筆墨,展示“隱士”所處環境的險惡,由於筆端蘊含著深切的憫傷之情,讀來自令人竦然動容。
“王孫遊兮不歸”以下,即上承憫傷之意,續寫對“隱士”長往不歸的懷思和憂心。文中抒寫懷思,妙在不露痕跡,用的依然是景物映襯的筆法。“春草生兮萋萋”,展現冬去春來、江南草長的景象,本該引發人們多少美好的思致;但在“王孫遊兮不歸”的特定情境中,所勾起的便只是不見伊人的惆悵和牽念了。這牽思的綿綿不盡,正如眼前春草的“萋萋”無窮。南唐詞人李煜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是不是化用了這兩句的意境呢?接著的“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畫面轉為音響,用寒蟬的哀哀悲音,烘托年復一年秋盡草衰、王孫不歸的寂寥,於牽念之中,更增添幾重悽清的愁思。在“坱兮軋”以下六句中,作者翹首遠眺,望中皆為盤曲的山巒、荒漠幽暗的叢林,那正是虎豹出沒之地。料想“王孫”淹留其間,目之所及,也都是這駭人心魄的景象,難道不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