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章 韓非子·說難,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難。先連用七個“身危”,說明觸及其一,遊說者即有生命危險:其一“語及所匿之事”——被疑為知其隱私;其二“知其所以為”——知其意圖,引起顧忌;其三“規異事而當”致“事洩於外”——被誤認為洩密;其四“語極知”——交淺言深,以致誤解;其五“明言禮義以挑其惡”——被認為挑剔過錯;其六“與知其事”——被疑為居功;其七“強以其不能為,止以其不能已”——被認為強其所難。這七個“身危”表明:人主不管遊說內容的是非曲直,也不顧事實的真相,只憑他自己的愛憎和私慾,任意殘害遊說者。接著,又連用了六個“則以為”、兩個“則曰”,進而表明:人主無端懷疑,任意誣陷,只要一不稱心,遊說者就身臨危境。文章具體分析的是遊說之“難”,而封建君主的自私、虛偽、專橫殘暴的形象卻透過字面活現在讀者眼前了。當然,韓非是極端的君權論者,主觀上不會去揭露人主的;但由於他對人主心理瞭解得那麼深刻,分析得那麼精密,以致切中要害,客觀上就起著揭露人主的可憎面目的作用了。

二、針對遊說之難,從正面提出十二種遊說之術。先總的指出:“凡說之務,在知飾所說之所矜而滅其所恥”。這句話的實質是說:遊說之術就在於曲意迎合人主。接著,就列舉了十二種遊說之術,具體分析了人主充滿私慾而又表裡不一的心理,針對各種心理如何阿其私慾,投其所好。舉其二“術”來剖析一下:人主起了一種卑下的念頭,想做某種事,心知不對,但不做又不甘心,遊說者就要誇飾這種事是美好的,對人主不去做反而表示不滿意,以示人主不能控制自己不是毛病,去做倒是應該的;人主起了一種高尚的念頭,想做某事可實際又辦不到,遊說者就要指出這個意圖的錯誤,表明做這件事的壞處,並對不去做這種事表示讚揚,以示人主不做不僅不可恥,反而是正確的。如果把這十二種遊說術的內容依次排列,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貫穿其“術”的基本原則就是:不講公義,不問是非,不擇手段,只求迎合人主心意!最後小結指出:遊說之士只有固結人主之心,取得寵信,才能遊說成功。並說:這種做法“可以聽用而振世,此非能士所恥也”。這是韓非的政治觀點在這方面的表現。郭沫若在《十批判書·韓非子批判》中說:“君臣關係,在韓非有兩種看法,一種是看成牧畜,另一種是看成買賣。”“君既是虎豹,臣也就應該甘心做爪牙,只要把老百姓鎮壓得住,攝取他們的血汗和生命,那就國富兵強,主安位尊,而天下太平了。”我們讀“遊說之術”這段文字,儘管也明白作者的主觀意圖,但從他的細緻論述中受到感染的,卻是眼前活現出那些為獵取功名而不顧公義是非,只求曲意迎合而卑躬屈膝的醜惡形象,情不自禁地產生憎惡之感。

三、再舉出歷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進一步論證遊說之難。主要是三個故事。鄭武公伐胡的故事,用以說明人主的表裡不一,忠直之臣就慘遭殺戮。鄰人之父被疑的故事以及附帶提及的關於繞朝的事,用以說明由於親疏不同,處境各異,以致忠言者反遭謗毀。彌子瑕的故事,用以說明人主的愛憎無常,是非無準,人臣的榮辱立變。這三個故事總的突出遊說之難。這樣運用寓言和歷史故事來作論據,使文章生動,更深一層地加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在客觀效果上,那些封建君主和遊說者的形象則更活現了。

這篇文章是韓非的代表作之一,體現了韓文的特色。論述透闢,鋒芒銳利,形象生動等藝術成就,固可以有所借鑑;而其社會作用和認識意義更值得注意。韓非是先秦“法、術、勢”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封建社會的極端君權論者。他把君臣之間乃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歸結為各圖私利,要施展“抱負”的人,必得依附強力,才能“聽用而振世”,因而也就可以不問公義是非,不擇手段,只求投人主所好。作者分析精密,論述透徹而又生動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羅血影

文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