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章 【宋】王質《遊東林山水記》,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遊東林山水記
作者:【宋】王質
紹興二十八年[1]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闤闠[2]中出,並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復並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窮,得支徑,西升上數百尺。既竟,其頂隱而青者,或遠在一舍外:銳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圓者如璧。長林遠樹,出沒煙霏:聚者如悅,散者如別,整者如戟,亂者如發,於冥濛中以意命之。水數百脈,支離膠葛,經緯參錯:迤者為溪,漫者為匯,斷者為沼,涸者為坳。洲汀島嶼,向背離合;青樹碧蔓,交羅蒙絡。小舟葉葉,縱橫進退:摘翠者菱,挽紅者蓮,舉白者魚;或志得意滿而歸,或夷猶容與[3]若無所為者。山有浮圖宮[4],長松數十挺,儼立門左右,歷歷如流水聲從空中墜也。既暮不可留,乃並山北下,岡重嶺復,喬木蒼蒼。月一眉掛修巖顛,遲速若與客俱。盡山足,更換二鼓矣。
翌日,又轉北出小橋,並溪東行,又西三四曲折,乃姚君貴聰門。俯門而航,自柳竹翳密間,循渠而出。又三四曲折,乃得大溪,一色荷花。風自兩岸來,紅披綠偃,搖盪葳蕤,香氣勃鬱,沖懷罥袖,掩苒不脫[5]。小駐古柳根,得酒兩罌,菱芡數種。復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劇,響震溪谷。風起水面,細生鱗甲;流螢班班[6],若駭若驚,奄忽[7]去來。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無一點雲,星斗張明,錯落水中,如珠走鏡,不可收拾。隸而從者:曰學童,能嘲哳[8]為百鳥音,如行空山深樹間,春禽一兩聲,翛然[9]使人悵而驚也;曰沈慶,能為歌聲,回曲宛轉,嘹亮激越,風露輔之,其聲愈清,悽然使人感而悲也。
追遊不兩朝昏,而東林之勝殆盡。同行姚貴聰、沈虞卿、周輔及餘四人。三君雖紈綺世家,皆積歲憂患;餘亦羈旅異鄉,家在天西南隅,引領長望而不可歸。今而遇此,開口一笑,不偶然矣。皆應曰:“嘻!子為之記。”
註釋:
[1]紹興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紹興為宋高宗年號。[2]闤闠(huán hui環會):闤為市區的牆,闠為市區的門,故通稱市區為闤闠。亦指市區的街道。[3]夷猶、容與:均為悠閒自得貌。[4]浮圖宮:佛殿。浮圖,佛教名詞,一譯“浮屠”,因此有稱佛教徒為浮屠氏,佛殿為浮屠宮或浮圖宮。[5]“風自兩岸來”六句:柳宗元《袁家渴記》:“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勃香氣,衝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颺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可見本篇模仿柳文的痕跡。葳(wēi威)蕤(rui),草木茂盛枝葉下垂貌。掩苒(rǎn染),掩覆傾倒。[6]班班:同“斑斑”。點點。[7]奄忽:急遽的樣子。[8]嘲哳(zhā渣):形容聲音繁雜細碎。[9]翛(xiāo蕭)然:自然而然。
賞析:
東林山在今浙江吳興西南。遊記文分兩天記述,記山且記水,貼近題旨。時分兩日,各有側重:第一天重在寫山,卻以水映帶之,遊覽方式是步行;第二天重在畫水,卻以山染襯之,旅遊方式是舟遊。墨有濃淡輕重,卻得山水相映之妙。最後,抒發了主體情感,交代了作記緣由。文有三段,所述內容具有一般山水遊記文的格局框架。這篇文章的文詞和東林山水一樣,絢麗多姿,美妙如畫,作者的筆端濃彩流溢,興會淋漓。
文章一開始先交代第一天遊覽的時間:“紹興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欲夕”即傍晚,時間值得注意,下文所描繪的景象就顯示了傍晚的時間特徵。作者和友人悠閒自然地步行出遊。“並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復並溪南行。”其線路是南、西、南,方式是“並溪”(平行),“背溪”(反向),“復並溪”(平行)。作者這樣寫,是為著把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