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章 【宋】鄧牧《吏道》,俠影美顏,德蘭Y,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吏道
作者:【宋】鄧牧
與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1]。內九卿、百執事,外刺史、縣令,其次為佐,為史,為胥徒[2]。若是者,貴賤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間相安無事,固不得無吏,而為員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3],其去民近故也。擇才且賢者,才且賢者又不屑為。是以上世之士高隱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陰受其賜。
後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懼其亂,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詳,然後小大之吏佈於天下。取民愈廣,害民愈深,才且賢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數萬,小者雖無祿養,則亦並緣為食以代其耕,數十農伕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遊手往往入於其間,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豈可得也?天下非甚愚,豈有厭治思亂、憂安樂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亂與危,何也?夫奪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亂也,由奪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號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奪之而使亂。二帝三王[4]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為業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竊人貨殖,摟而取之,不亦盜賊之心乎?盜賊害民,隨起隨僕,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無避忌,白晝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誅。豈上天不仁,崇淫長奸,使與虎豹蛇虺均為民害邪!
然則如之何?曰:得才且賢者用之。若猶未也,廢有司,去縣令,聽天下自為治亂安危,不猶愈乎?
註釋:
[1]人主:國君。理:治理。吏:大小官員的通稱。[2]內九卿、百執事,外刺史、縣令:內指朝廷,外指地方。九卿,古時中央政府的九個高階官職。周以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九卿,歷代頗有變化。宋以太常、光祿、衛尉、太僕、大理、鴻臚、宗正、司農、太府為九卿。百執事,百官。刺史,州的長官。縣令,縣的長官。佐:幫助地方長官辦事的官。史:官署中掌管文書的官。胥徒:在官衙內辦理案牘和供使役的人。[3]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尚書·周官》:“唐虞稽古,建官維百。內有百揆四嶽,外有州牧侯伯。”又《堯典》,堯命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羲仲掌春,羲叔掌夏,和仲掌秋,和叔掌冬。又《舜典》,舜命禹為司空,棄為后稷,契為司徒,皋陶為士,垂為共工,益為虞,伯夷為秩宗,夔為典樂,龍為納言。有《尚書》為證,故云“可稽”。[4]二帝:指堯舜。三王:指夏、商、週三代的開國君主。
賞析: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許多正直而有膽識的知識分子不能忍受黑暗的社會現實,卻又找不到出路。因而,傳說中的古代社會始終是一幅想象中的美好圖畫,是他們心中理想社會的模式。希望復古成為這些知識分子的普遍心態,頌古非今、借古諷今也就成為他們常用的鬥爭手段。鄧牧的《君道》《吏道》等文章都運用了頌古非今的格局。
《吏道》講任用官吏的道理。上半部分頌揚上古,下半部分批判後世,最後提出對策。頌揚上古,主要頌揚了君民之間、君吏之間、吏民之間的和諧關係。國君與人民之間的距離不大,正如韓非《五蠹》裡所說的那樣,堯的衣食住條件同守門者差不多,禹的辛苦同於奴僕,因而,君民之間相安無事。正因為君“去民近”,所以,用吏不多。君吏之間是君求吏,國君能夠選賢任能,而“才且賢者又不屑為”,於是有許多名士高人隱居大山深谷。國君不是因此而震怒,而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誠摯、懇切地招賢授能,唯恐禮之不周,人之不至。“才且賢者”為官吏,往往是因為受到感動,不得已而出山的。這樣,官吏的素質高,所以必能為民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