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溢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章 附二:金華宗旨,元太祖鐵木真,丹霞溢光,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外“無為而為”四宇。惟無為,故不滯方所形象,惟無為而為,故不墮頑空死虛。作用不外一中,而樞機全在二目。二目者,斗柄也,斡旋造化,轉運陰陽。其大藥,則始終一水中金,即水鄉鉛而已。前言回光,乃指點初機,從外以制內,即輔以得主。此為中、下之士,修下二關,以透上一關者也。今路頭漸明,機括漸熟,天不愛道,直洩無上宗旨。諸子秘之秘之,勉之勉之!

夫回光,其總名耳。工夫進一層,則光華盛一番,回法更妙一番。前者由外製內,今則居中御外。前者即輔相主,今則奉主宣猷,面目一大顛倒矣。

法子欲入靜,先調攝身心,自在安和。放下萬緣,一絲不掛。天心正位乎中,然後兩目垂簾,如奉聖旨以召大臣,孰敢不至?次以兩目內照坎宮,光華所到,真陽即出以應之。

離,外陽而內陰,乾體也。一陰入內而為主,隨物生心,順出流轉。今回光內照,不隨物生,陰氣即住,而光華注照,則純陽也。同類必親,故坎陽上騰。非坎陽也,仍是乾陽應乾陽耳。二物一遇,便紐結不散,氤氳活動,倏來倏往,倏浮倏沉。自己元宮中,恍若太虛無量,遍身輕妙欲騰,所謂雲滿千山也。次則來往無蹤,浮沉無辨,脈住氣停,此則真交媾矣,所謂月涵萬水也。俟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動,此則一陽來複,活子時也。然而此中訊息要細說。

凡人一視一聽,耳目逐物而動,物去則已。此之動靜,全是民庶,而天君反隨之役,是常與鬼居矣。今則一動一靜,皆與人俱。人乃真人,即身中天君也。彼動則與之俱動,動則天根也;彼靜則與之俱靜,靜則月窟也;動靜無端,亦與之為動靜無端;休息上下,亦與之為休息上下。所謂“天根月窟閒來往”也。

天心鎮靜,動違其時,則失之嫩;天心已動,而後動以應之,則失之老;天心一動,即以真意上升乾宮,而神光視頂,為導引焉,此動而應時者也。天心既升乾頂,遊揚自得,忽而欲寂,急以真意引入黃庭,而目光視中黃神室焉。既而欲寂者,一念不生矣;視內者,忽忘其視矣。爾時身心,便當一場大放,萬緣泯跡,即我之神室鼎爐,亦不知在何所。欲覓己身,了不可得。此為天入地中,眾妙歸根之時也,即此便是“凝神入氣穴”。

夫一回光也,始而散者欲斂,六用不行,此為“涵養本原,添油接命”也。既而斂者,自然優遊,不費纖毫之力,此為“安神祖竅,翕聚先天”也。既而影響俱滅,寂然大定,此為“蟄藏氣穴,眾妙歸根”也。一節中具有三節,一節中具有九節,且待後日發揮。

今以一節中具有三節言之:當其涵養而初靜也,翕聚亦為涵養,蟄藏亦為涵養,至後而涵養皆蟄藏矣。中一層可類推,不易處而處分矣。此為無形之竅,千處萬處一處也。不易時而時分焉,此為無候之時,元會運世一刻也。

凡心非靜極則不能動,動動忘動,非本體之動也。故曰,感於物而動,性之慾也;若不感於物而動,即天地之動也。不以天之動,對天之性句,落下說個欲字,欲在有物也。此為出位之思,動而有動矣。一念不起,則正念乃生,此為真意。寂然大定中,而天機忽動,非無意之動乎?無為而為,即此意也。詩首二句,全括金華作用。次二句是日月互體意。六月,即離火也。白雪飛,即離中真陰,將返乎坤也。三更,即坎水也。日輪,即坎中一陽,將赫然而返乎乾也。取坎填離,即在其中。次二句,說斗柄作用,升降全機。水中非坎乎?目為巽風,目光照入坎宮,攝召太陽之精是也。天上即乾宮。遊歸食坤德,即神入氣中,天入地中,養火也。末二句,是指出訣中之訣。訣中之訣,始終離不得所謂“洗心滌慮為沐浴”也。聖學以知止始,以止至善終,始乎無極,歸乎無極。

佛以無住而生心,為一大藏教旨。吾道以“致虛”二字,完性命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