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3節,桓容,來自遠方,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以周氏為首的吳姓名沒有明確表態,從今天表現來看,七成以上會支援“新帝”。
追溯到元帝渡江,王導王敦掌權,吳姓從繁盛到沒落,乃至於在朝堂被邊緣化,僅是幾十年而已。經歷過諸多“不公”,心中積累不少怒氣,定是樂見司馬氏跌落塵埃。
遇上今日之事,不落井下石就是好的,幫忙絕不可能。
太原王氏無意出頭,餘下的文武多識時務,沒有主動當出頭的椽子。桓容失去殺雞儆猴的機會,未免有些遺憾。
桓容再度警示自己,今天邁出這一步,實際上並不代表成功。
一切只是開始,接下來,他要面對的就不是司馬曜這樣頭被門夾,以致於腦回路扭曲的奇葩,而是環海沉浮、政治經驗豐富的各士族門閥。
朝堂權柄、都城外的利益都需要重新劃分,過程必須慎之又慎。
今日的朋友,轉身就可能成為敵人。在牢牢掌控君權之前,他必須打起精神,應對各方襲來的明槍暗箭。
看著郗愔,再看看王彪之和謝安,桓容心中早有打算。
大典之後,他不會留在建康。
藉口很容易找,古時帝王莫不巡狩,最出名的就是秦始皇,自統一六國之後,留在都城的時間屈指可數,最後更駕崩在巡狩的路上。
前朝的魏明帝三度東巡,所過慰問鄉間長者,體恤百姓疾苦,賜下穀物布帛,被世間稱頌。
魏文帝時,更有大臣上奏“夫帝王大禮,巡狩為先;昭祖揚禰,封禪為首。”
東晉偏安南地,領土有限,封禪沒有條件,巡狩實為理所應當。
桓容已經制定好路線,沿著秦淮河出發,先東行會稽,拜會曾教導他的大儒,再挑選恰逢出仕之年的郎君隨駕,帶著眾人一路向西,體會一下幽州的繁榮,豫州的武風,順便讓眾人親眼看一眼荊、江兩州的戰旗,親耳聽一聽梁州和益州的戰鼓和號角。
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繼續西行,沿著桓石虔和王獻之謝玄打下的郡縣,一路前往姑臧,體會一下西域風光。
是否會有人阻攔?
桓容聳聳肩膀,壓根不在乎。
他有錢、有糧、有兵,想搞事?沒問題,來,體會一下賈舍人和荀舍人的手段,保管痛哭流涕,幡然悔悟,甚至後悔來到這個世界上。
長樂宮中,宦者彎腰走進內殿,伏身在地,稟報太極殿諸事,包括將兵高喊“太后歸於後宮,還政天子”,其後司馬曜當殿宣讀退位詔書,郗愔、王彪之等讚頌天子英明。
“詔書宣讀之後,殿外的將兵盡數退下。毛虎生和毛安之兩位將軍跪在殿前,言罪在自身,請勿降罪士卒。”
“哦?“王太后挑了下眉,掃一眼老神在在的南康公主,問道,“事情如何處置?”
“淮南郡公,”宦者話聲一頓,立即改口,“陛下言,毛氏兄弟奉命行事,實為忠君,非但沒有降罪,反留其原職,繼續守衛臺城安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