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4頁,郅玄,來自遠方,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留在城內的氏族代為執筆,投誠書寫好之後就廣為散播。生怕訊息被壓制,還特地組織隊伍前往北都城,口口聲聲不願做庸人,要做趙人,不答應他們就繼續鬧。
「反正日子過不下去,如要迎回昏君,吾等寧死!」
遞送投誠書的是庸國氏族,祖輩曾跟隨初代庸侯作戰,歷代子孫堅守組訓,縱然無才也不和其他氏族同流合汙。
庸侯和多數卿大夫被驅逐,這一家留在城內,還為國人執筆,稱得上是一股清流。
庸國人堅持要歸入趙地,實是無奈之舉。他們既將國君逐走,就不可能再迎回去,否則家族不得保全。若要新立國君,也沒有太好的人選。撥拉撥拉庸侯血脈,全都一個德行,想矮子裡面拔高個都不可能。
換氏族登位,想都不要想。庸國能存續至今,最大的仰仗就是庸侯有王室血緣。換一家登位,不說不合規矩,人王第一個不會放過。
氏族和國人們一同商量,最終做出決定,既然選不出國君,乾脆不選。
「吾等投奔公子顥!」
迎回國君是不可能的,無論如何也不行。新選國君八成還不如上一個,他們耗費力氣就是再找個人給自己添堵,吃飽了撐的?
既然如此,乾脆不要國君,庸國也讓它消失,他們集體奔公子顥去做趙人!
之所以選擇趙顥而不是旁人,全因趙顥素有英名。身為北安侯嫡子,趙顥戰功彪炳,在朝堂高居卿位,在各國都頗得人心,擁躉極多。
此外,趙顥和郅玄聯姻,背後還站著西原侯,縱然不是國君,實力也是相當強橫,非尋常可比。
投奔公子顥既是投靠北安國,也是同西原國建立聯絡。有兩大諸侯國在,庸侯跑去中都城哭也是投鼠忌器。
庸國人一心投奔,只要趙顥接納自己,還會送給對方一份大禮。
庸侯碌碌,庸人卻是勤勞肯幹,尤其擅長種糧,否則早被苛捐雜稅壓死。
只要趙顥願意接納他們,庸人願意獻上培育的新糧種,還會獻上旱稻,畝產不亞於粟和麥。另外,他們手中還有一種菜,汁液帶有甜味,十分稀有,也願意獻上。
種種條件列舉,誠意十足,絕不是假意利用另有謀算。
庸國人神來一筆,打了北安侯一個措手不及。
事情背後象徵無盡的麻煩,一旦點頭,要面對的很可能就是人王。看到對方提出的條件,北安侯和卿大夫們又十分動心、糧食主動送上門卻要瞻前顧後,只能看著流口水,滋味簡直太難受。
朝中商議數日,實在拿不出解決辦法,北安侯只能給趙顥送信,將他召回北都城。是不是要收下庸人,讓兒子自己拿主意。
從北安侯的書信中可以看出,他很想接受對方投誠,對事後的局面也有心理準備。只是朝堂上聲音無法統一,部分氏族考慮到庸侯血脈的特殊,心存擔憂,很難馬上作出決定。
趙顥接到書信,需要提前動身,自然沒有隱瞞郅玄。
知曉庸國發生之事,郅玄相當吃驚,半天沒說出話來。
他知道時代特殊性,也知曉國人權力,可聞名不如見面,道聽途說終不如親眼所見。國人不憤直接掀翻國君,還要主動滅國投奔他人,簡直彪悍到無以復加。各國國君除了吃驚之外並未覺得哪裡不妥,甚至還樂得看好戲。
壓下心中震驚,郅玄再看趙顥遞來的書信,細思信中內容,對北安國朝堂上的爭執有了把握。
必須承認,庸國人開出的條件實在令人動心。即使沒有這些條件,人口數量也值得冒險。只是一些氏族的顧慮也沒錯,中都城那裡總要給個交代,不能矇混過去。
郅玄告狀就是考慮到人王,否則哪需要費事,直接把儆猴的雞抓來擰斷脖子,多麼乾脆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