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了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節,陛下,大事不好了,顧了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年不顧群臣反對,執意改立你為太子,眼下可還會是這番局面?”
“兒臣只知,若父皇當年執意如此,兒臣定不會受此隆恩。”
老皇帝大笑:“是,是……是朕老糊塗了!你可是朕唯一一個敢在金鑾殿上抗旨,當面衝撞朕的兒子。”他神色有些悵然,“朕要立你為太子,你抗旨不從,朕將兵符賜予你,你看也不看一眼丟在地上轉身便跑,你啊你,真是讓朕歡喜又讓朕愁啊!”
“父皇,您還真將知微閣老閣主的話信了十七年?”
“信,如何不信?你是微生王朝命定的天子,天意如此。只可惜如今的微生王朝氣數將盡,朕沒能將它完好地交到你手上。”他嘆一口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人布了一盤棋,這盤棋已下了十餘年之久,軟刀慢割,待意識到疼,已來不及了。”
微生玦默然,半晌後道:“父皇,這下棋人是誰,您心中可有數?”
老皇帝搖搖頭,忽然一凝神,看向他的眼睛:“這麼說來,你……”
“不,兒臣不知。”
不是不知,而是不敢想。離開杏城臨出發前,江憑闌曾悄悄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寫了四個字:小心太子。
這麼要緊的事,不會毫無根據,他回宮後立刻動用手下力量暗中調查了太子。世人所知道的太子微生璟,出生時大不過成年男子小臂,不會啼哭,不足月便險些夭折,兩歲時病重,先皇后因之一夜青絲生白髮,陛下不忍,命太醫全力救治。三歲仍不會開口說話,不會行走,五歲那年再度病重,全靠參湯吊著一口氣,當時太醫斷言,太子活不過七歲。但奇怪的是,活不過七歲的太子活過了十五歲,十五歲那年又一次病危,當時太醫復又斷言,太子活不過二十。而眼下,活不過二十的太子二十二歲。
這樣一個無論什麼時候死都不會令人覺得意外的太子,一個議事時只聞其咳嗽而不聞其見解的太子,一個病重得時常連早朝也無法出席只得避不見人的太子,在他活著的二十二年裡,理所應當地,並未有太多作為。
太子病弱,無法生育,是註定活不到繼位的,老皇帝留著這名存實亡的太子不過是顧念與先皇后伉儷情深,加之自己寵愛的三皇子不成器,其餘皇子又爭得頭破血流誰也不肯相讓。因此,眾人爭來鬥去,從未有人將寶押在太子身上,同樣的,也從未有人將矛頭對準他。
每當各派系爭得不可開交之時,老皇帝總會象徵性地問一問太子的意見,太子如其人,出的主意也都弱氣,但妙就妙在中庸,各派系的皇子在自己討不著好的情況下,也樂得見別人討不著好,因此最後被採納的往往都是太子的建議。比如四年前嶺北□□,微生、皇甫兩國邊境鬧得不可開交,朝中有人主戰,並推舉驍勇善戰的二皇子揮兵北上,有人主和,舉薦年紀雖小卻才思敏捷過人的四皇子前去談判,最後還是聽了太子的,誰也不派,舍嶺北,退一步海闊天空。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不少,而那些時候,微生玦正遊戲人間,從不問政。眼下將這些事聯絡起來,竟讓人細思極恐,生出後怕來。
如果不是巧合,那麼,一個絕對沒有立場背叛微生的人,卻以一種軟刀子慢割、人人都不曾察覺的方式一點點削弱微生王朝的國力,穿針引線般掌控著微生王朝內部的權力鬥爭,讓那些腐爛、陳舊的東西慢慢滲透到微生王朝的骨子裡,最終……一個強大的國家便如中空之木,輕輕一碰即刻崩塌。
這樣的事,他如何敢想?
“父皇,太子殿下的病如何了?”
“還是老樣子,太醫說,怕是熬不過今年冬天。”
“是嗎……”微生玦沉吟半刻,“他是自何日起避不見人的?”
“武丘平逼宮那夜過後便沒再來上早朝,說起來也有兩月了,朕倒未曾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