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了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節,陛下,大事不好了,顧了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十七年前與之相當的另一個林子,可不就是南國微生?
第五幅畫,小金絲雀被囚於牢籠,眼看它羽翼日漸豐滿,卻始終飛不到外面的世界。此時樂聲悠揚婉轉,並不是眾人想象中的那般悽哀,但偏就是這樣祥和的樂聲,反倒令眾人心中都發了堵,感受到更大的悲愴。
樂聲再度轉急,第六幅畫,又是一個雷雨交加的日子,籠子忽然四分五裂,羽翼豐滿的金絲雀終獲自由。
第七幅畫,金絲雀展翅高飛,翱翔天際,叢林盡毀,林中百鳥落荒而逃。
這一幕場景令人很自然便聯想到一月多前微生亡國之事,眾人禁不住疑問,難道微生並非亡於內亂,而是出自皇甫弋南的手筆?弋南,弋南,當真弋獲了南國?
樂聲歸於祥和,一如最初。第八幅畫,金絲雀飛回了它出生的那個林子,再度被百鳥圍繞,接受它們的頂禮膜拜。
不用說,這最後一幅畫,便是寓意了今晚的壽宴。
短短八幅畫,長長二十一年,一個人苦苦煎熬的半生。
樂畢,畫畢,樂手們齊齊俯首行禮,江憑闌看了看默然垂眼的皇甫弋南,悄悄捏住了他的手指。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中出現的聖旨引用自明清時期的模板,原諒作者君實在沒那個文采原創一封。
☆、吃醋
沙畫自然是有講究的,如眾人所想,它正是皇甫弋南這二十一年人生的縮影。
幾日前,江憑闌無意間問起壽禮的事,得知皇甫弋南準備了一尊別有深意的玉雕之後大肆搖頭。在她看來,既然預備強勢迴歸,便要將動靜鬧到最大。那玉雕神武帝看得懂,旁人卻未必能明白,這個故事,適合用最隱晦的方式最大膽地講出來,令所有人都能看懂,但卻又都不敢明說。
她因此想到了現代藝術沙畫,作為觀賞過沙畫大師現場表演的人,她很清楚這種藝術形式帶給人的震撼,配上絲竹管絃等器樂和當下時代常見的意象,很容易便能令人進入到畫裡的情境。
最初跟皇甫弋南提起這個想法的時候還擔心他不能理解,誰想他一聽便懂,倒顯得江憑闌一點作為現代人的優勢和成就感都沒有。
兩人一起商量出畫本後,又對道具進行了篩選。壽宴是個吉利的日子,這等助興節目一旦出現紕漏,便很容易被人抓住話柄。因此依皇甫弋南所言,方桌以半透明的白玉製成,白玉溫潤,能緩和這不大吉利的顏色帶給人的視覺衝擊,沙子必須是金色而非土色,燭光必須是紅色而非黃色或白色,樂聲必須喜慶而不能哀慟。
萬全考慮之下,這故事才被搬上臺面。兩人並不擔憂神武帝動怒,他心裡自然怒的,可一旦他將情緒流露半分,眾人只會更加深信這不是個單純的故事罷了。擅演如他,絕不會表現出一絲不悅。
果不其然,樂畢,神武帝第一個鼓起掌來,笑得合不攏嘴,大肆讚歎,“妙哉,妙哉!”
眾人也都跟著鼓起掌來,有幾個一邊擊掌一邊面面相覷,聰明點的則含笑不動聲色。江憑闌在這樣雷動的掌聲裡也笑起來,笑得七分虛情三分假意。
涼薄不過帝王家,這裡在座的每個人,他們笑不是在笑,哭不是在哭,他們將最動聽的言語磨礪成最鋒銳的刀子,刺向與自己血脈相連骨肉相親的人,父子不像父子,手足不像手足。
妙哉?
悲哉,哀哉,痛哉。
掌聲停歇,她收了笑意,忽然覺得無限悲涼,因她自今日起也成了他們當中的一人,從此失卻自由,失卻本心,失卻喜怒哀樂的權利。
她幾不可察地冷笑一聲,忽然發現不是今日,早在遇見皇甫弋南起,她就已經一點一點不可避免地變了。對他假笑,陪他演戲,做著從前的江憑闌絕不會做的事,最初為了生存,最後卻徹底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