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了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節,陛下,大事不好了,顧了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再轉,這回態度溫和,“延熹十八年,嶺北納入我皇甫版圖之前,您曾於朝堂之上力諫陛下徐圖緩進,切不可操之過急。我想,或許早在那時,您便已預計到今日禍患。而自那一日諫言被朝臣一致否決後,您一直致力於嶺北政事,意圖在事發之前尋出解決之法。方才,您並未對我的草案提出反對,是因為,其實您也是這麼想的,是嗎?”

眾人心裡齊齊“咯噔”一下。這咯噔,是再一次對這女子心生畏懼,或者說,也是對寧王心生畏懼。寧王離京歸隱山林十七年之久,一朝回朝,對於皇甫政務竟像是從未離開過一般熟悉。哪一年發生了什麼事,甚至是哪一日的早朝誰與誰有過怎樣的對話,他都能毫不費力信手拈來,對朝中皇子各派各系的勢力也是瞭如指掌。他對他們、對皇甫的熟悉,甚至超過他們自己。

被江憑闌問到的人是個年過百半的老臣,雖上了年紀,卻是紅光滿面硬朗模樣,聽聞這問話,面上微有震動之色,乃至眼眶也泛了紅,險些激動得要跪下身去,卻被江憑闌一個手勢適時扶住。

他這才驚覺自己失態,平靜好一會才高聲道:“王妃——明鑑!”

當年以一己之力舌戰群儒卻最終落敗以至貶官的老臣,多年來執拗堅持找尋根治嶺北之法,屢屢諫言,一片苦心卻始終不得陛下與同僚理解。今日寧王妃這一番話,已經不僅僅是知遇之恩,而是在替他正名啊!

她彎彎眼睛以示寬慰,那老臣忽然羞愧難當道:“臣與王妃所想確實無異,然首輔大人所言卻也句句是真,舍嶺北易,得民心難,臣思來想去多年,始終不得兩全之法,因而……因而也無顏向陛下提議。”

“那便由我替少卿大人解惑,還請陛下允許我陳述這草案的附文。”

神武帝似是微微一愣,“朕記得,王妃昨日呈上的草案中並無附文。”

江憑闌略帶歉意地笑了笑,“昨日遞交草案後,我左思右想,總覺得缺了些什麼,於是連夜另擬了一份附文。”她從寬袖中取出一份文書,頷首的同時雙手恭敬奉上,“附文在這裡,還望陛下諒解。”

眾臣心底凜然。能一氣呵成擬出如此雷厲萬鈞之草案的人,豈會當真落了什麼?這是根據群臣可能會有的反應,做好了兩手準備來的,想必在她另一隻袖中,還藏著另一封備用文書。

她這一句諒解是示意自己一介女子初涉朝堂處事不周,神武帝自然是要諒解的,不僅諒解,還十分和藹笑了笑,“無妨,呈上來吧。”

立即有掌事公公上前來,將文書從江憑闌手中取走,呈給了上座。神武帝翻開文書的同時,江憑闌也開始陳述,“得民心之法,不在皇甫,而在大昭與西厥。”

神武帝的眼睛忽然一亮。

“追溯南國前朝歷史,微生末帝惠文在位期間,堅持以文治國,以懷柔之術禦敵,西厥與中原因此停戰近二十年,即便在嶺北暴動之時,雙方也並未真正走到刀劍相向的局面。西厥藩王一面接受著封賞,接受著金銀與爵位,卻一面得寸進尺步步緊逼,可以想見,倘若微生不亡,要不了幾年,西厥便將徹底脫離中原掌控,獨立出南國版圖。可惜,微生亡了。”

她心尖一痛,似是思及什麼人事,掩在寬袖中的手指不自覺微微蜷起,面上神情卻仍是淡漠,“微生亡國,大昭新帝心性暴戾,絕不會再對西厥如此縱容,眼下沒有動作,不過是因為政權新立,尚未能站穩腳跟罷了。西厥藩王很清楚這一點,卻也沒有作出反應,原因很簡單,西厥內部部族林立,多年來始終困擾著王族,如今內亂爆發,□□乏術。”她頓了頓,露出略含狡黠的笑意,“正如首輔大人所言,嶺北一旦顯出異常,貪婪的西厥藩王豈能不爭?而我要說的是,西厥要爭,大昭亦不可能坐視!那麼,便讓他們爭!不僅讓他們爭,還要幫他們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理性情愫

折林十七

我在年代養崽崽

叔喬

我的檢察官先生

江小綠

給男主當師尊的日子裡

金鶴

福滿農門

米飯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