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了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節,陛下,大事不好了,顧了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字國策,可曾找出厥人猖狂至此的真正源頭,又可曾看清微生末帝於西厥政務上失在何處?”
太子被問得一噎,滿朝皇子重臣文武百官也是一噎,前者是氣得愣住,後者則是被大學士這一番驚世駭俗之言震住。這一記臉,打得妙啊,這一記臉,可不止是打在太子一人臉上啊。朝堂之上固然有明眼人,卻也的確不乏遠不如寧王妃有政見的。
答案如何一點也不重要,因為這個問題,太子不能接。他若答“我當然清楚”,無異於在被人質問“您與寧王妃誰更厲害”的時候回答了“當然是我”,他貴為太子,安邦輔國,清楚這些是理所應當,絕無顯擺的道理,更何況,剛才他還說人家是“一介後宮女子”,如今又怎好意思真與寧王妃較個高下?至於答“不清楚”?他有臉說,大家也沒臉聽。
人人心裡凜然,看不出來,素來為人低調的東閣大學士竟也有如此犀利如此一鳴驚人的一面。只是……大學士究竟只是藉此事單純暗諷太子,還是當真有意推舉寧王妃?
眾人或驚或愣或疑,都還有些反應不過來,大學士鄭啟卻已在繼續:“寧王妃之政見,臣不敢疑,在場諸位想必亦不敢疑。更何況,諸位心中也都清楚,當日文選,事關嶺北終局一問,王妃本該有更好的答案。”他頓了頓,看向上座神武帝,“王妃識大體,知進退,以後宮女子身份自居,不敢僭越,因而不答。可陛下,您當真不想聽聽嗎?”
神武帝眉心一跳。
“事關江山社稷,事關皇甫多年來一塊心病,在場諸位,你們當真不想聽聽嗎?”
他這一問高聲吶喊,聽得眾人心中也都是一跳。
他問完了,氣得臉色發青的太子一句話說不出,倒是太子一派一位文系官員恭敬出列道:“陛下,臣以為,大學士之言一半有理,一半荒唐。”
“說說看。”
“寧王妃遠見卓識不假,但寧王妃是寧王妃,亦是鐵打的事實。”
他這話說得繞,眾人卻都聽明白了,政見是對的,身份卻是錯的。
“江山社稷固然要緊,可這後宮不幹政的規矩卻也不能壞,文選說到底是嬉鬧,怎可與朝堂相提並論?政論放在朝堂,那便是國事,諸位聽一聽不要緊,陛下聽一聽也不要緊,可此事若是傳了出去,世人該如何想,南國大昭,西面厥人,又該如何想?豈不笑我皇甫朝中無人,皇子大臣無能,竟要依靠一介後宮女子?”
最是好面子的神武帝點點頭,似乎覺得很有道理。
大學士“呵呵”笑了兩聲,“依尚書大人所言,默守陳規是榮,知人善用反為恥?”
吏部尚書眼神一冷,“大學士切莫以偏概全,斷章取義。”
“看來,尚書大人也贊同本官,認為默守陳規是錯,知人善用才是對?”
“你……”他氣得兩撇鬍須倒豎,“咬文嚼字,不可理喻!”
“咬文嚼字的是本官無疑,然不可理喻的卻是尚書大人您了。”鄭啟笑得紅光滿面,“您左一句‘一介後宮女子’,右一句‘後宮不得干政’,說白了,不就是怕壞了禮數規矩?那咱們便不壞規矩,按規矩辦事。”
眾人一驚,按規矩辦事,豈不要令寧王妃入仕?
趁眾人這一驚,鄭啟已經轉向神武帝,“陛下,臣原本的意思是,單純聽一聽王妃政見,莫要往大處扯。這‘聽一聽’有許多法子,不必令王妃上朝,譬如,由寧王殿下代為轉達也未嘗不可,屆時諸位睜隻眼閉隻眼便是了。可聽了尚書大人之言,臣忽然也覺此法略有不妥。一來,世上無不透風之牆,此事傳出去,的確有傷皇家顏面。二來,規矩壞了便是壞了,如此做法,實屬裝聾作啞自欺欺人,不當大家之風。三來,倘若陛下當真採納了王妃政見,那麼,事成,這封賞該給誰,不成,這處罰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