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了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節,陛下,大事不好了,顧了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昭軍。
嶺北督撫之位因寧王遇刺案空懸已久,嶺北至今群龍無首,全省百姓在兩軍夾擊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二月中旬,朝廷作出決斷,提拔嶺北河下知府為新任督撫,掌管地方軍政。
素來愛民如子的呂正立即徵調四萬地方軍,全力抵禦外敵。
甫京寧王府裡有人飛快地翻閱著一封封奏報,眉頭緊蹙,她手中的筆蘸了墨卻遲遲不落,直到墨收幹仍毫無所覺。
這一月多來,她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嶺北的局勢在照著草案的計劃慢慢去往有利於朝廷的方向。去年四月,金鑾殿上拿“民”字作藉口阻止她入仕的群臣如今正高枕無憂坐等收網,可當日以一人之力舌戰群儒令草案透過的她卻日日灼心如遭凌遲。
她曾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太平盛世,崇尚和平,痛惡殺戮,一朝穿越亂世,一步步艱難生存,一步步擁有權力,可當她在朝堂之上翻雲覆雨,卻有人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戰爭比她想象的更殘酷,眼看著奏報上一行行血紅的數字,她生平第一次對自己所做的決定產生懷疑。
從上位者與當權者的角度來看,這個決定無疑是明智的。嶺北就好比亂臣賊子,多年來不服從朝廷統治,意圖獨立,甚至當起了牆頭草,南國、北國兩邊倒。在這樣一個尚且不能說高度文明的時代,不使用武力是絕對無法根治和解決這個問題的,然而武力卻又殃及了太多無辜。
皇甫弋南永遠不會忘記,戰事剛起不久,一天深夜,江憑闌接到嶺北來的密報,忽然跑到他房裡叫醒他,跟他說:“我們是不是錯了……我們是不是做錯了?”
她一遍又一遍重複著這句話,他點了燭才發現,她赤著腳,雙眼通紅,淚流滿面。
他震驚之餘只能將她緊緊抱在懷裡,告訴她:“錯的是這個亂世,錯的是這個亂世裡的當權者,不是你。有些東西已經腐朽了,你在用你的方式將它徹底搗碎,過程雖不免有血火、有犧牲,為的卻是終有一日的和平盛世。”
起初為了安慰江憑闌說出這番話時,連他自己都覺得冠冕堂皇。她或許是超脫於這個時代的女子,可他呢?他奪嫡、爭權,從來只為了復仇,天下蒼生如何,黎民百姓如何,他沒有在乎過,這樣的他與如今的當權者又有何二致?
可就是那一天,素來冷血冷情的他生平第一次為了自己眼裡不相干的人徹夜不眠,第一次走出上位者的視野,將先前翻過的厚厚一疊奏報又重新看了一遍。
天亮一刻,皇甫弋南嘆息一聲,發出一封嘔盡心血的密報,召集散落在各處的人手,以私軍秘密支援嶺北,不殺敵,只盡可能保護身在戰亂中的百姓。
“自由平等”、“以人為本”、“依法治國”,彼時的江憑闌不會曉得,自己無意間說出口的這些屬於現代人的先進思想,就像一點鮮豔的墨跡滴入了一杯水,雖然在當時看不大出來,可慢慢地,這杯水卻變了顏色。
而當那人終有一日坐上那個位子,這杯水的顏色也將輻射到整片大地,改變一個時代的命運。
皇甫弋南派出暗樁秘密支援嶺北不久,一封以龍紋火漆圖印的信到了寧王府,江憑闌看了以後驚得險些從椅子上掉下來。
密信來自微生玦,內容很簡短,不過寥寥幾筆,信紙還透著兵甲的腥氣,想必是在紛飛戰火裡寫的,大意是讓她安心坐鎮甫京,將嶺北的百姓交給他。
江憑闌不傻,知道自己深夜找皇甫弋南發的瘋不會傳到前線去,微生玦更沒道理會曉得,仔細分析了幾日來的軍情也就猜到了皇甫弋南為她做的那些事。
她感激之餘卻沒有主動挑明,只是默默望著嶺北的方向,許久在心底道出一句:謝謝你們,令我不至於成為歷史的罪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