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了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節,陛下,大事不好了,顧了之,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目光沉靜,即便枷鎖在身也難掩其眉間清逸。可三月後,當那人滿身傷痕從囚籠裡走出,他的目光不再是一潭純淨的水,在那裡,湧動著足可包裹這世間一切血火的詭譎。

年邁的守獄人心砰砰砰地跳起來,這樣的人他見得太多了,這些人,他們進去的時候還是隻兔子,出來以後卻成了猛虎。這座牢獄是多麼神奇的地方啊,有些人或許原本永不會為權位所誘,成為慾望的奴隸,但這裡,卻能改變他們。

從今日起,皇甫又少了一位淡泊寡慾的皇子嗎?

但願是他……看錯了吧。

皇甫逸自黑暗盡處緩緩步出,一位太監模樣的人侍應在前頭,見他來了便跟了上去,“寧王殿下為您準備的車駕就在前邊,您若想清楚了,便坐上去,若沒有,便走過去。殿下的意思,一切隨您心意。”

他沒有答,忽然抬起頭來望向天際,那裡風很大,以至雲起雲湧,險些要迷了人的眼。

半晌他笑了笑,淡淡道:“冬天來了,還是車裡暖和。”他將視線自天際收回,朝停在前頭的馬車走去,他的步子那樣慢,卻因為慢而顯得格外堅定,堅定到似乎這一步踏出便永不會再回頭一樣。

在太子謀逆案之後接踵而至的除了金鑾案,還有一樁謀刺案。八月十八,寧王儀仗歸京,神武帝命四皇子攜宮廷禁軍開道相迎,卻迎到了重傷浴血的寧王。

寧王乃是奉聖命以皇甫使臣身份出使大昭,卻在歸途遇刺,此事傳開,朝中霎時一片譁然,眾臣聯名上書懇請陛下務必查明真相,稱大昭欺人太甚云云。三法司因太子謀逆案忙得焦頭爛額,六皇子見勢主動請纓,願協同三法司共審此案,卻有朝臣提出異議,稱論法務與外交,還是四皇子更適合擔此大任。兩邊爭來吵去,最後素來行事中庸的東閣大學士提議,莫不如令四、六皇子共同協助三司。

據說,聖命下來後,寧王府書房裡傳來女子豪放的笑聲,“這也太好笑了吧?皇甫弋南,你這場戲可真是演得太值了!這下好了,兩位兇手一起查案,你說究竟是老四踩了老六的玉冠,還是老六把老四給摁死呢?”

三法司主審,當朝皇子協查,這樁謀刺案很快鬧得沸沸揚揚,驚動了南面大昭和西面西厥。大昭新帝表示很無辜:人是在皇甫境內遇刺的,關我什麼事?西厥某位軍師表示很看好:皇甫那幾位皇子鬥蟋蟀似的鬥了這麼多年,好不容易鬥死了一個,又蹭蹭蹭冒出好幾個,這王朝遲早要玩完。

四皇子與六皇子不愧為朝中英傑,在三法司忙於太子謀逆案無暇他顧之時以雷霆手段出擊,不出一月便查出了眉目,只是這“眉目”有些奇怪,四皇子查出的是“眉”,六皇子查出的卻是“目”。

六皇子一口咬定兇手是大昭,理由無非是遇刺的時機恰逢儀仗歸京,至於證據倒也是有蒐羅來那麼幾條的,卻不大夠看。不過不夠看沒關係啊,大部分朝臣都認為大昭政權新立很好欺負,巴不得起些衝突,好趁機端平南國,這也是他們願意為寧王“出頭”,聯名上奏的原因。

可四皇子卻稱寧王儀仗內出了奸細,兇手在皇甫內部。此言一出,還沒指名道姓便一石激起千層浪。很顯然,即便四皇子說的是實話,朝臣們,包括陛下也都不願將案情導向這個方向,剛出了一個起兵造反的太子,難道還要再來個謀殺當朝親王的皇子?皇室後裔腐敗至此,可不丟了皇甫的顏面,讓世人笑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修復位面計劃

離li團

快穿之女主攻略大法[GL]

初鶴先生

踏星之途

不愛管事

海賊:我在頂上戰爭天礙震星!

川香毛豆燜雞飯

公主,瘋批攝政王又來堵門了

遇見西木

穿成戰神王爺的體弱王妃

故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