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書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節,愛誰誰,風流書呆,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氣得狠了,眼裡卻滿是驕傲的笑意。
關父也很納悶,謙虛道,“兒子沒怎麼教她,隨便塞了幾本雜書而已,甚至沒定期考校,不過放任自流。依依天賦異稟,我又有什麼辦法?”話落攤手,彷彿很無奈的樣子。
父子兩互相對視,而後啞然失笑。但他們絕想不到,若無上輩子軟禁別莊聊度殘生的歲月,便沒有現在立地書櫥、才高八斗的關素衣。她現有的一切都是用無盡苦難換來的,並不值得驕傲與讚歎。
與此同時,徐廣志將手裡的稿件撕成碎片,而後拂落書桌上的東西,顯得氣急敗壞。景郡王坐在上首,冷哼道,“此時發怒已無濟於事,還不趕緊寫一篇文章辯駁?你不是最擅長口舌之利嗎,就不能把這逆旅舍人踩下去?”
徐廣志到底心機深沉,想得也遠,頹然道,“王爺有所不知,現在已不是我能不能將他駁倒,而是旁人願不願聽的問題。你道他這篇文章緣何傳得如此快速,不過短短一個時辰,就已街聽巷聞,眾人皆知?我的文章是站在權貴立場上,寫給士大夫和官宦們看的,他的文章卻是站在庶民立場上,寫給全魏國億萬百姓看的。我的文章是為特權階層發聲,他的文章是為普通人請命。王爺,您好生算算,魏國權貴有多少?平頭百姓又有多少?百姓若是受他蠱惑,認定我是權貴鷹犬,從此絕不會聽信我一字半句!我哪怕寫幾百幾千篇文章,亦是枉然。上次王丞相鼓動民亂那事你可還記得?民眾的力量連皇權都能推翻,連國君都要敬畏,民眾的聲音又豈是能隨意忽略甚至堵塞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而今我若再寫文章與他作對,那便是站立在這滔滔奔湧的河川上,註定會被溺斃!只願皇上明白我的苦心,更看重我的策論並提攜重用。所以現在咱們什麼都不能做,只能等。”
景郡王想起上次差點分裂魏國的人禍,心中已起了怯意。他不是聖元帝,斷沒有一言平息民亂的威望,若是徐廣志與逆旅舍人展開筆戰卻又慘敗,不僅他文名盡毀,自己也會引火燒身。
二人對坐無言,半晌後只能含恨認輸,且等下回再慢慢佈局,重振旗鼓。
----
未央宮裡,聖元帝派遣暗衛從趙陸離懷中偷來原稿,正如痴如醉地閱覽,時而拍案叫絕,時而恍然大悟,竟片刻也捨不得放手。
“來人!把帝師、太常、司馬、司徒、司空等人召來,就說朕這裡有一篇奇文欲與他們共賞!”他一人飽覽猶覺得不夠,恨不得嚷嚷的全天下都知道。
兩刻鐘後,諸位大臣奉召而來,瞥見皇上手裡的文稿,心裡莫不了然。身為士大夫,他們自然更滿意徐廣志的策論,但皇上出身草莽,又是蠻夷,難以理解他們對於父權與宗族禮法的執念,而朝堂上漸漸啟用寒門貧士為官,對公平公正的追索亦前所未有的強烈。
這篇文章的問世可說是順應天命,合乎人心,雖傷及權貴要害,卻更撓到百姓乃至於寒門士子的癢處,擁有極其龐大的群眾基礎。在世家衰落,寒門崛起的現在,它一面肯定了儒家仁愛學說的重要性,博得了普通群眾的認同感;一面直指其劃分人等的侷限與弊病,獲得了天下庶民的支援與擁戴。緊接著又一改風格,由淺顯易懂的白文變為深奧精煉的立法綱要,把文人的心也狠狠抓住。
這位逆旅舍人若肯出仕,當又是一位帝師!
眾人心思各異,慢慢走到殿前行禮,未等下跪就被皇上招過去,欣喜道,“這篇名為《民之法》的文章,想必諸位愛卿都已拜讀過吧?來來來,快與朕說說你們的想法。”
關老爺子和關父定睛一看,發現稿紙上竟是自家掌上明珠的字跡,不免出了一身冷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