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登州小女名阿雲,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雨後的廣濟渠水量充足,正好順流直下,故而舟行迅速,也甚是平穩。
“我大宋漕運當真便利,即便是在這北方,亦能舟楫往來!”每當這個時候,林昭便會讚賞宋朝發達的漕運。
身旁的曾鞏卻嘆道:“我大宋確實因水得利,卻也因水而災害屢屢。”
林昭自然知道,曾鞏所指的正是鬧心的黃河。
“東陽知道嗎?這五丈河直通梁山泊,下游便要經過濟水故道直達齊州。”曾鞏說完之後神情一黯,嘆道:“可昔年與濟水並流的黃河卻已不見了蹤影!這些年黃河水患嚴重,經常決口,改道。自仁宗年間起的幾次改道,致使黃河向北流去,甚至逼近了燕山一帶,入海口附近的一段儼然成為宋遼兩國的界河。”
要知道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唯一依憑的便是黃河天險。某種程度上,黃河對於宋朝有著重要的軍事防禦意義,現在黃河改道無疑會門戶大開。正是因此,此番遼使遇害案的影響才那麼大,宋朝的忌憚正在此處。
林昭嘆道:“是啊,黃河改道,河朔百姓受災不說,我大宋也失去了兩道軍事屏障!”
不止如此,黃河北流,隨之帶去大量泥沙。在綿延數百里的宋遼邊境上,為了防止遼國鐵騎入侵,宋人挖了許多不利於騎兵通行的沼池河道,如今卻面臨著泥沙淤積的風險。宋朝目前卻對此束手無策,以至於河朔千里沃野年年受災,還得時刻提防遼軍入侵,當真是惱火……
曾鞏憂心忡忡道:“是啊,我們現在是走海路去遼東,回來的時候若走陸路過燕雲,到時候你會看到的……”
話題怎麼如此沉重?曾先生這是要給我愛國主義教育嗎?林昭心中揣度著,輕輕點頭,心情不經意間已經有些沉重。
路過樑山泊的時候,林昭真想下船去瞧瞧,不過想想宋江、晁蓋等人估計都還尚未出生,聚義廳、忠義堂什麼的都還未曾有。其實不管是水滸一百零八將還是京東三十六路巨盜,都不要出現的好,當然了前提是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
林昭尚沉浸在懷古感慨之中,船隊已然除了梁山泊進入濟水,朝著齊州進發。齊州也就是後世的濟南,雖然有趵突泉與大明湖等諸多名勝,奈何出使重任在身,抽身不得。林昭之前還想著順道去大明湖邊轉悠轉悠,看能不能邂逅夏雨荷、容嬤嬤什麼的,奈何使團著急趕路,只好作罷。
經青州、濰州之後,使團到達濱海的登州。一般情況下,與高麗或者東瀛海船來往,登州會是一個口岸,從此浮海出使遼國還是第一次。在接到朝廷詔命之後,登州知州許遵便開始著手準備海船,這曰聽聞使團到來,趕忙前去接應。
“仲途啊,叨擾了!”張宗益似乎與許遵熟識,見面便直呼表字,顯得很是親暱。
“哪裡,哪裡?幾位使臣經過登州,是許某的榮幸!”許遵的品級可能高於三人,可面對之人是受皇命出使的使臣,代表國家和天子,身份自然就非同尋常。
“許知州客氣了!”曾鞏一直很低調,但是歐陽修高足的身份,無論在何處都那麼的顯眼。
“許知州,有勞了!”眼前幾位是四五十歲的前輩,林昭只能以後輩晚生身份見禮。
“哪裡,都是在下應該做的,林主簿客氣了!”許遵並沒有因為林昭年輕而輕視他,不到二十歲便出使遼國,皇帝和相公們敢於委派他如此重任,就證明此人有非常之能。一見面,許遵便感受到林昭身上的精氣神,雙眼炯炯有神,英氣十足,確實是少年英才……
曾鞏問道:“許知州,不知海船可都準備妥當!”
許遵笑道:“接到朝廷詔命,在下便準備好了船隻、舵工、水手,一應糧食與清水也都準備妥當。”
“如此甚好!明曰便可出發了!”身負重任,曾鞏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