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七章 捺缽,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千,蕃漢轉丁一萬二千,騎軍五千,總兵力達三十多萬。
前幾曰,遼主到遼陽之後便開始抽調宮衛軍趕來護衛。長寧宮使耶律敵烈恰好要從幽州換防到遼東,在得到趙王耶律乙辛允許之後,抽調了兩萬人馬趕來護衛。
因此整個遼河捺缽的規模著實不小,林昭不由感嘆,到底是馬背上的民族,捺缽完全就是一座流動的城池啊!他們來的路上,甚至還看到了臨時形成的集市,讓人驚詫不已。
同時林昭也發現了另外一個狀況,契丹人在生活卻逐漸在向宋朝靠攏,有明顯的漢化傾向。
男人穿著漢人的寬袍大袖,各式幞頭,甚至還有學著某些風雅宋人,髮髻插上一朵鮮花,還有幾分嫵媚氣息。貴族女子們都是一身漢家女子衣裝,綾羅綢緞,絲綢衣衫很受歡迎,一個個打扮的相當精緻。
林昭很清楚,這便是所謂的漢化。在歷史上,有許多北方外族曾經入主中原,他們在軍事和政治上暫時擊敗了漢家政權,卻無一例外地反被漢文化所同化。
一接觸到中原的繁華和漢人安逸的生活,便迅速粉碎了他們多年傳統的馬背遊牧生活。很多外族政權最終倒臺,多多少少都和漢化加速有關。軍隊失去悍勇和拼殺精神,最終戰鬥力大大下降。當軍事控制弱化,政策不善,百姓生活水深火熱,一個王朝的覆亡就開始了……
想想眼前的遼國,滅亡或許就與此有關,逐步漢化的他們可能已經失去了最初的銳氣。以至於被出自山野,更為落後卻不失悍勇的女真人打敗。金國同樣如此,入主中原不過在百年時間,便被蒙古人打的落花流水,經歷驚人的相似……
若情況一直持續下去,對宋朝或許是件好事,可時間不等人,北方部族政權始終是心腹大患。林昭也沒有太多時間思考這些問題,因為他們得到了一個讓人很憤怒的訊息。
遼國趙王耶律乙辛在此之前,曾經親自接見過西夏和高麗的使節,怎地輪到更為重要的宋朝時,就突然忙碌抽身不得?到底是巧合,還是遼人有意而為之呢?
張宗益認定的是後者,早年他曾經出使過遼國,知道契丹人對宋朝使團的待遇。可是進入所謂的“禮賓帳”時,張郎中發現,檔次明顯下降了,看樣子似似乎和高麗,回鶻之流相似……
遼國這是有意怠慢宋使啊!使團上下憤憤不平。果然不出所料,遼人處處為難,這次出使註定了困難重重。
張宗益憋著一腔火打算前去找遼人理論,可尚未出門便有遼人來報:趙王耶律乙辛晚間設宴為宋使接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