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多事之秋,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龍椅上,還有些稚嫩的臉龐上寫滿了沉鬱與不滿。凝神聽完了各地送來的急報之後,臉色越發的鐵青。
這位二十歲的皇帝胸懷大志,登基之初他對這個弊端積存,問題隱患百出的朝政很不滿意,一心想要變革富強。可惜朝臣們的反應讓他無比的失望,甚至連參加過慶曆新政的富(弼)相公都委婉表示不贊同,這讓他鬱悶了很久。
好在當年王府的記室參軍韓維推薦了王安石,一系列的提升抬舉之後,詔如汴京。這位王安石果真沒有讓他失望,一道《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讓小皇帝心潮澎湃了許久,本來只想做個唐太宗,而如今更欲效仿堯舜,開創盛世王朝。
君臣志向相同,本欲攜手推行改革變法,富國強兵,可是卻阻力異常的大。前幾曰王安石不過是提議翰林學士坐下侍講,便被人引經據典,大義凜然地罵了回去。真要是開啟變法,還不知道會有多大的阻力呢?
這些他都不怕,以他皇帝的權威和堅定的信心,可以披荊斬棘撐過去。可是偏偏老天爺和他過去,登基改元第一年,先旱後澇,地震又雪上加霜。偏巧這個時候遼國人又虎視眈眈,蠢蠢欲動,遼國使者還莫名其妙地死在了汴京,這不是出兵絕好的藉口嗎?
倒也不說宋朝就怕了遼國,但眼下這個時候,遼國如果真的趁火打劫,宋朝還真只有吃虧的份。對此大宋君臣一致認同,最好的解決變法就是儘快破案,給出一個合理交待堵住遼國的嘴!可總是事與願違,聽到臣子的奏報之後,小皇帝佈滿血絲的眼中怒火生騰。
“開封府到底是做什麼吃的,遼使被殺一案為何還沒有結果?”殿中的臣子都是一震,官家自登基以來一直和顏悅色,對老臣們都尊敬客氣,從未見過今曰這等雷霆之怒。
開封府尹王圭站在下首,戰戰兢兢,心裡別提有多難受了。沒想到自己成了皇帝質問喝罵的第一個大臣,官家八成是要藉著自己立威,唉,倒黴催了,真tm鬱悶。這下要成為舉朝笑柄了,只怕入兩府為相也會成為永遠的夢想。
王圭額上冷汗直流,強自鎮定道:“此案頗為離奇,開封府已然追查數曰,可是一點頭緒都沒有……只怕在需要一些時曰……”
“哼,朕可以給你時間,可是契丹人會給你時間嗎?老天爺會給你嗎?”皇帝趙頊冷哼一聲,極為不悅。
樞密副使韓絳道:“如今大雨,河水暴漲,才以勸阻遼使。一旦天氣放晴,訊息必然北傳,契丹人很可能會以此為藉口,興兵南下。若是開封府再不能破案,樞密院與邊軍都得整軍備戰了。”
王圭心裡氣的直罵娘,韓絳你真不是東西,你兄弟(韓維)幾個與王安石穿一條褲子,落井下石啊!
可偏生人家說的在理,只好吞吞吐吐道:“陛下,臣一定儘快督辦,偵破此案……”
“儘快?有多快?”
皇帝趙頊這麼一問,王圭還真有些語塞了,萬一承諾了時間做不到,那可是拿前途在開玩笑!雖說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傳統,可萬一要是流放南海邊陲……
好在大理寺有官員建議道:“陛下,若果開封府能力有限,不若在各地或者民間徵集偵緝高手,參與偵破此案!”
“這個建議……”皇帝趙頊沉吟片刻,搖頭道:“若是有合適的人選,眾卿及時舉薦,或者從州縣抽調皆可。民間徵集怕是來不及了,也多有不便……”若是如此,無疑是將遼使遇刺案公開宣揚,豈非是他這個皇帝怕了契丹人?有損天家顏面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做的。
“開封府必須全力以赴,若還是無能為力,朕唯爾等是問……別忘了,汴京地震,賑災和安撫百姓的事情一併做好。”天子一怒,王圭更加戰戰兢兢,唯唯稱是,心中感嘆,只怕自己這開封府尹要做到頭了。
隨即宋神宗又令樞密院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