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一七章 木徵,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木徵答應的很爽快,同意宋朝使團從河州過境。
不止如此,還提供所需要的補給,並且已經做好了盛情款待的準備。
不管怎麼說,河州吐蕃都接受了宋朝的冊封,父親那個澄州團練使不是白當的。既然上國天使要來,哪怕是借道去與自己的敵對勢力,也不能有絲毫怨言,至少表面上不能表露出來。
河州吐蕃一隅之地,實力弱小,沒有和宋朝叫板的實力,所以只能隱忍。當然了,所有的隱忍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生存!
至於從鳳翔帶回來的訊息,木徵覺得需要重視,卻更需要慎重。是否宋朝真的要對自己不利,還有待證實。
宋朝才剛剛安撫了西夏,又開始對河州用兵,未免太過著急了吧?更讓木徵生疑的地方是董氈的考量與決定!
讓宋朝撤銷冊封,然後和宋朝夾擊河州,對於這一點,木徵將信將疑,保留態度。
雖說河州與青唐城之間有矛盾,但畢竟是同族,哪怕關係不睦,終究還是親兄弟。內部鬥爭,用得著引狼入室嗎?
河州雖然不大,也頗為荒僻,可某種程度上是河湟的東方門戶,與宋朝之間的緩衝地帶。如果河州與毗鄰的熙州都被宋朝佔領,那麼宋軍兵鋒將會直指湟水。
河湟吐蕃雖然與宋朝交好,但是國與國之間從來只有利益,不可能有長久的友誼。若是河湟門戶洞開,焉知宋朝沒有垂涎三尺的心思。即便是不動聲色,有這個一個強大的敵人在身邊,壓力也會很大,董氈只怕也會寢食難安!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這可是宋太祖的至理名言!
木徵不相信董氈會這麼傻,除非是攻陷河州之後,董氈派人來佔領並且鎮守。可宋朝能放過西進打入一顆釘子的機會嗎?世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所以,這事確實透著些許的古怪。可是鳳翔那邊的訊息又言之鑿鑿,著實讓人為難……
唯一的合理解釋,可能是董氈有來自於喬老夫人的壓力。當然了,也有可能是董氈信心滿滿,或者狂妄自大,想要重新一統整個河湟地區。
正是因為這些凌亂的關係與可能,才讓木徵心生疑惑,拿不定注意……
總之一句話,此事必須從長計議。這事對河州吐蕃很重要,對自己也很重要,必須要慎之又慎。
對於如此盛情,林昭也表現的很謹慎。畢竟河州瞎氈與青唐城董氈之間手足倪牆,處於敵對狀態,不待見甚至是仇恨自己都是完全可能的。如今他們表現的如此客氣,有些一反常態的感覺,反倒是讓林昭有些緊張了。
不過,為了節省時間,儘快到達青唐城,改道是必然的。只不過,需要儘快透過河州,以免夜長夢多。。
可是設想與事實總是有那麼一些差距,進入河州領地之後,林昭接到訊息。瞎氈之子木徵代表其父,要對上國天使表示和歡迎和款待,而今已經在路上了設宴等候了。
林昭哭笑不得,沒想到瞎氈父子會如此盛情,當真是有些意外。與此同時,也隱約有些擔憂,瞎氈用得著如此客氣嗎?俗話說宴無好宴,今曰又不知道是個什麼情況?林昭的眼神不由多了幾分凝重。
林昭本來想著推辭不就,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繞道避開木徵,儘快透過河州。
可木徵既然動了心思宴請林昭,豈能讓他這麼隨意的溜走?故而早早地等候在河州城外五十里的一處要衝之地。
此地是向北不遠便是銀川驛,是去往西夏的要道。同時也是西去河湟的必經之路,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河州的東部要塞。自然而然也就是整個河湟的東部門戶,戰略與交通意義非常重大。
站在帳篷前,木徵遠遠看著東方,說道:“扎西,宋朝使團差不多該到了吧?”
“是的,少頭領,剛剛有探馬回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