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七三章 兵戈之禍,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順城始建於慶曆二年三月,是當時的慶州知州,一代名臣范仲淹修建而成,仁宗皇帝親自下詔賜名“大順”。

其本身的戰略意義非常重大,加之又有這些政治和人文因素,使得大順城成為西北諸多堡寨中最特殊的存在。

它的存在,無疑受到了很多的關注!

在此次戰爭中,宋庭上下已經認定了大順城已經失守,或者遲早會失守,故而反應特別激烈。

但沒想到的是,因為兩千多將士的堅持和浴血奮戰,大順城依舊堅挺,掌控在宋朝人手中,未曾失陷於西夏人。

除了歷經三十年風沙,依舊堅固的堡寨城池堅挺,守將景思立絕對功不可沒。

景思立,是普州安嶽人,他因為祖上之蔭而獲主理渭州治平砦事務一職。為人忠義,能力不錯,陝西路宣撫使韓絳曾用他協助掌理保安軍。

熙寧二年調任環慶路,出任大宋西北第一堡——大順城的守將。

景思立表現的很出色,不枉韓絳對他的重視與讚許,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軍人的堅持與信念。

自從八月間宋夏軍隊在環慶路爆發衝突,大順城前後遭到西夏人進攻已經有一個月時間了。大順城中的傷亡已經超過了六七成,到現在餘下兩千人左右。

如此慘重的傷亡,如此艱難的局勢,景思立都堅持下來了。面對西夏人的重重誘惑,他沒有開城投降,不為所動。當西夏人潮水般發動進攻的時候,他在前線指揮的同時,更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毫無畏懼,並且成功禦敵。

以兩千人守住大順城,這麼一座重要的堡寨,難度可想而知,景思立剋夫了多大的困難不言而喻。過去的一個月,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是怎麼熬過來的,其他人根本無法體會。

种師道熟悉軍事,當他見證這一切的時候,眼中滿是敬佩與讚許。

徐禧雖說為人做作,但有些事情絕對不能否認,見到滿身血汙,疲憊不堪卻又神情堅定的景思立,沉聲道:“景將軍,你的功績,本官已經會如是上報樞密院,如實上報朝廷。”

“保家衛國乃是將士們的天職,都是應該的!”景思立沉聲道:“原以為沒有希望了,沒想到你們來了……”說話間,景思立有些動容了,佈滿血絲的眼神之中已經有些溼潤。

“將士們,看到了吧,朝廷沒有放棄我們,援軍到了!”景思立站在城頭大聲呼喊,已經嘶啞的嗓音卻格外具有穿透力。

在此之前,大順城的將士質疑最多的便是被朝廷拋棄。以至於心中的信念已經開始動搖,若是景思立一力堅持,凝聚人心,說不定早就譁變出事了。

是以,當援軍到來的時候,景思立首先告知將士們。一來是激勵人心,同時何嘗不是一種滿足,絕望中的自我證明。堅持是有用的,用鮮血和生命效忠的國家記得他們,至少是對他自己的一個安慰。

這樣一種情愫,只有他們這些浴血奮戰,在生死一線堅守多曰的將士才明白,外人難以理解。

林昭與种師道看到這一幕,都有些動容了。尤其是林昭,第一次見到上戰場,在古代第一次見到軍人豪情,以及精忠報國的信念,震撼的同時也受到不少感染。

徐禧隨即又是裝模做樣地一番稱讚,同時毫不客氣地將林昭和种師道的提議據為己有,不斷美化和彰顯自己的形象。自我滿足感很是不錯,在大順城的整體格調中顯得非常特別。

景思立感動的同時,問道:“敢問足下此番帶了多少援軍?可是李慶州派兵來援?”

“前期來了一千人,後面……李知州會盡快派大軍前來救援的。”說起這話,徐禧心中似乎有點沒底氣,畢竟他們自作主張出發的比較早,根本不知道李復圭作何反應。

現在相當於是將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