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六五章 老經略相公,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赫赫。

早期甚至是可以與狄青媲美的人物,戰功赫赫,在西北那幾乎是人盡皆知,在西軍之中的威望甚高。正是因為種世衡的名望和作為,才為種家奠定百年名將世家的基礎。

種世衡有八子,種古(診、諮、詠、諤、所、記、誼),种師道的父親是種記。此時的种師道並不出名,還只是個弱冠的少年。

不過到了北宋末年,可就不一般了。

宋徽宗年間,种師道最初擔任文職,因有謀略,後改武職,抵禦西夏有功,成為名將。

宋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詔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擁戴,京師解圍即被解除兵權。不久种師道病逝,而後京師失守,這都是後話。

此時种師道尚未出名,也沒有那麼多的榮耀。只是因為祖上功勳得以補三班奉職,前不久剛剛透過了經考試後,奉詔改為文官,擔任熙州推官。

按理說現在該在上任的路上,卻出現在了西北的慶州,從汴京到熙州,走慶州並不順路。

當他道明身份的時候,林昭便立即猜到了他的來意,緣由實在是太明顯了。

現在被李復圭關在慶州監獄裡的人是誰?是種世衡的四子種詠。他不僅是清澗城種家的成員,也是种師道,也就是眼前這位種建中的親伯父。

種詠出事被下獄,種家不可能無動於衷。雖說事到如今,一直沒有明顯的舉動和訊息。但是私下裡的運作肯定是會有的,只是外人不知道罷了!

想來种師道出現在這裡,應該就是為了他的四伯父奔走吧!只是他為什麼能找到自己?並且認出自己呢?

印象裡,自己根本沒有和清澗城種家人有聯絡,更不曾見過种師道,他怎麼可能認識自己呢?其實,林昭對他的身份還有些許的懷疑,不是你說是自己是種建中,便是聞名後世的老經略相公。

种師道似乎察覺到了林昭的顧慮,沉聲道:“林少卿不必介懷,在下雖然無緣一睹尊駕風采,但是時常聽家師提起,所以對尊駕多少有些瞭解。”

“敢問尊師是哪位?”林昭不由有些好奇了,今曰似乎當真過了一把遊俠兒癮,講話竟然論起了師承門派,有點武俠小說的意思。

种師道沉聲道:“家師橫渠先生張載!”

事急從權,緊急情況下,种師道也沒有講什麼尊師重道的禮儀,直接道出了師父的名號。

張載?北宋哲學家張載!程頤程顥兄弟倆的表叔?!

林昭在出使河湟的路上,途徑洛陽,在司馬光和邵雍的宴會上,見過張載,並且與之有過交流。

如果他的老師是張載,那麼對自己有所瞭解也就不奇怪了。

歷史上,种師道幼年,便拜張載為師。張載正好也是關中人,是當地有名的大儒。清澗城種家雖然是軍功聞名於世,但人家祖上可是有一位大儒种放的。既然是為子侄請師父,必然是要學識淵博,德高望重之人了。

西北之地,張載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這一點很合理。而且面前之人,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儒雅氣質,有種學識不俗的感覺,更加契合了大儒弟子的身份。

种師道似乎擔心林昭並不放心,直接開口道出了當時在洛陽宴會上的好幾件事情。當時宴會上就那麼幾個人,所以可信度一下子就提高了。

尤其是种師道講出師父張載對心學的一些看法,林昭心中的疑慮幾乎全部打消了。

當時林昭完全是胡謅了幾句,應付場面的,沒想到張載還真當成一回事了。過後還認真思考,多有分析。此時透過种師道之口道出來,林昭聽的似懂非懂,不過也由此斷定,除了張載、邵雍等寥寥數人,無人有此見地。

所以他肯定是張載的弟子無疑了,种師道身上的身份證明還真不少,隨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