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六〇章 明察暗訪?,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經由折文芯派人接手。

因為這次攜帶大量馬匹,再透過河州就有些不合適了。所以明知道環慶路在打仗,也不得不偏北而行。同時也是為了照顧折文芯,方便她運送馬匹。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使團還是儘可能地貼著秦鳳路行走,相對安全一些。

原以為到了這裡便會分別,卻沒想到一道聖旨早已等候在此。

在秦鳳路某處紮營休息的時候,蘇岸帶著一個人走進了林昭的營帳。

“公子,此乃皇城司勾押官,從汴京而來。”蘇岸及時向他介紹了來人身份。

林昭不禁有些詫異,皇城司的人從汴京來找自己做什麼?

“哦?可是官家有什麼旨意?”林昭想著這是唯一的合理解釋。

果不其然,皇城司勾押官奉上了密封的聖旨,說道:“官家密旨,請林郎中過目!”

林昭接過,驗過封印之後,一開啟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制曰”二字。由此可見,這是皇帝趙頊親筆所書的聖旨,林昭的表情頓時凝重了幾分。

看完之後,更是驚訝,沒想到,皇帝竟然是讓他去慶州,去調查李復圭一案!

在此之前,這位李知州的大名可以說如雷貫耳了。心中雖然惱怒他的一些做法,但是一直沒想到,自己與李復圭之間會有什麼交集或者聯絡。

可現實似乎開了一個玩笑,竟然讓他去慶州查案,去查李復圭。

聖旨中有寫道:此事關乎西北邊陲安定,關於將士名節,臣民矚目,東陽須當盡力,務必使慶州案水落石出。

言下之意已經很明確,此案關乎到李復圭和種詠,都是大宋朝數一數二的名將。現如今出了這種尷尬的事情,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以正視聽,昭告天下是不行的。當然了,調查也必須要慎之又慎。

趙頊給出的理由是:東陽擅長刑獄偵緝之道,膽大心細,汝往慶州,朕心甚安!

只是如此嗎?

密旨最後還交代,皇城司的信使會向其交代案情。

聽過敘述之後,林昭便猜到個大概,事情絕對沒那麼簡單。

趙頊之所以讓自己去,是有原因的,某種程度上,還真沒有幾個比自己更合適的人選。

作為皇帝,按理說趙頊需要一碗水端平,需要的是忠誠效忠國家的將領。

但是這件事有其特殊姓,李復圭這邊關乎到了王安石,兩人關係親厚,人盡皆知。最為重要的是,王安石已經開口力挺李復圭。

而另外一邊,種詠的職位不高,但他畢竟是種世衡的四子,代表著青澗城種家,享譽百年的大宋名將世家。可以說是戰功赫赫,在大宋朝那是有目共睹的,最重要的是在西軍之中影響甚高。

一旦處理不好,必然將會有一方受影響。趙頊不希望為自己駐守邊疆的將領寒心,也不希望肱骨之臣的王安石受到牽連。

那麼調查的方式和人選就至關重要。調查之人可以根據情況,靈活處理,同時也可以權衡利弊,進行協調。

首先這個人必須得機靈,能力強,林昭絕對符合。

其次,這個人要忠誠,要公正,有正義感,趙頊完全相信林昭。

在此基礎上,能夠照顧著點王相公更加完美。

趙頊想著,林昭與王安石親厚了那麼長時,又是個姓情中人,想必會念著點王安石的好。必要的時候能夠給點幫助,雖說現在關係有裂痕,但趙頊相信林昭會這麼做的。

青苗法一事之後,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林昭與王相公政見不合,關係不睦。那麼派他前去,外人自然不能有任何異議,也不會落人口實。

加之林昭剛好出使河湟吐蕃歸來,距離慶州的距離很近,順道前往很是方便。

如此,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