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三七章 茶馬道,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便是購買,數量以及茶葉的質量都可想而知!

“想必贊普肯定也希望河湟的百姓能喝上清香的優質茶葉吧?”林昭笑吟吟地看著董氈,默然不語,但是言下之意已經表達的再明顯不過了。

董氈笑道:“那是自然!”

林昭也跟著笑道:“我大宋南方各州縣都出產茶葉,若是建立起一條大宋到河湟的商路,贊普以為如何?”

“商路?”阿里骨疑惑道:“現在不是有商路嗎?青唐城的大宋客商也不少的。”

“是不少,但是都是零星的散戶,無論是規模和影響,貨物的數量和品質都很一般,以及為貴我兩邦帶來的利益也都很有限。”

林昭道:“如果由大宋官方和吐蕃方面共同組建一條商路,運送貨物前來吐蕃,不知贊普意下如何?”

林昭隨即又補充了一句:“當然了,大宋物產豐富,貨物自然不只是茶葉……”

董氈和阿里骨都是心中一動,河湟吐蕃雖說控制絲路要道,也算得上富足,但是物資豐富程度可比宋朝差遠了,也算是在物資匱乏的行列之中。

說白了,吐蕃的處境比西夏好不了多少。

一旦宋朝關閉榷場,西夏國內就嚴重物資匱乏,吐蕃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

所以當林昭提出建立由官方主持維護的商路之後,董氈怎麼能不動心呢?這是實打實的利益,不僅可以從中獲利,還能極大有利於吐蕃百姓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只是世上哪裡有這種單純的好事呢?

董氈笑道:“林使臣的構想很不錯,不知道此事我們吐蕃需要做些什麼呢?”

林昭道:“與其說是商路,不如說是貴我兩邦固定的的官方互市貿易,既然是互市,自然就互通有無,物物交易,不知贊普以為如何?”

“換什麼呢?”

“馬匹!”林昭沉聲吐出了兩個字。

說了半天,這才是正題,林昭就是為了馬匹而來的,此刻當著董氈的面,不需要藏著掖著。

只是人家並非白要,而是以物換物,開出的條件也算是很優厚了。

林昭道:“河湟草原優厚,馬匹產出眾多,貴國自己使用肯定是綽綽有餘,根本用不完。如果能將其轉化為經濟利益,想必貴邦也是樂見其成……所以我國才有打算在汴京和青唐城之間建立一條茶馬道……”

“茶馬道?”

“不錯!”林昭點頭道:“以茶葉為主的中原豐富物產,向貴國換取馬匹和皮革,互通有無,彼此之間實現雙贏,不知贊普意下如何?”

雙贏?

董氈遲疑了一下,林昭所言確實很誘人,宋朝最為缺乏的就是馬匹。與遼國和西夏處於一種敵對關係,註定了不能從那處獲得戰馬,唯一的來源就是隴右和吐蕃。

隴右四戰之地,宋朝人自己養馬很艱難。而吐蕃的河曲馬無論是體質,還是品質上都是一流的,是上等戰馬。

過去的時候,宋朝也有向吐蕃提出購買馬匹,不過都是以金錢交易,數量也不是特別大。當然了,暗地裡也有一些走私行為,董氈未必不知道。

但是總而言之,規模都不是很大!

而今宋朝人如此提議,很明顯是要將茶馬互市固定化,同時要求交易的馬匹自然就在不少數。

按道理而言,這對吐蕃來說是好事。畢竟馬匹很多,根本用不了。同時也相對缺乏生活物資,若是能以此交換,對吐蕃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可董氈隱約之間似乎還些許擔心,宋朝人得到了大批的戰馬,實力壯大之後是否會威脅到河湟吐蕃呢?

國與國之間,哪裡有永遠的同盟?西北局勢,三強鼎立,任何一個太過強大都不是很好。只有彼此制衡,才能左右逢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