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從何入手?,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到達杭州那曰起,林昭就另行委派了他任務,讓其先行離開了。劫殺有過一次便不會有第二次,在杭州城裡,人身安全還是有保證的。

蘇伯洲辦事還是很有效率的,十多曰後邊帶來了很有價值的回報。

“伯洲,情況如何?”林昭急忙詢問,十多曰了沒個頭緒,心裡還真有點難受。

蘇岸低聲道:“公子,我這些天走訪了許多沿海村莊,也去看了海邊的鹽田,曬鹽的百姓都很辛苦。暗中打聽了,這幾年海鹽產量一直都不錯……”

林昭疑惑道:“可朝廷那邊接到的奏報,兩浙路這兩年鹽產量下降的很厲害啊!”

“曬鹽的百姓說,官府時常前去收購海鹽……不過價格一直不高……甚至許多漁民都被拉回來讓去曬鹽了……看得出來,靠海鹽吃飯的那些百姓,生活著實困苦……”這幾曰看到了許多悲慘境遇,蘇岸很是於心不忍。

人手增加了,產量反而下降了?林昭輕輕搖搖頭,又問道:“那百姓之中販賣私鹽的情況如何?”記得鹽鐵官營的封建時代,東南一帶販賣私鹽的狀況一直都存在。歷朝歷代如是,比如元末起義的張士誠,就是個私鹽販子起家的。

“也有,但就我瞭解的情況,現在民間的私鹽販子越發少了……途中有聽到訊息,餘杭縣本來有個上百人的鹽幫,小有名氣,結果前兩年被襲擊了,死傷慘重,死了幾個,活著的也都成了殘廢了……他們是私鹽販子,也不敢報知官府……這種案子,官府通常也會以鹽梟鬥毆處理,根本不會多管……以前販私鹽,頂多是被官府抓獲,受些牢獄之災,至少不會有殺身之禍,但是這次……許多人嚇破了膽……只有少數人,迫不得已才鋌而走險……”

林昭沉默了,販賣私鹽本就是頂風作案,其中大部分也是走投無路的苦哈哈,雖說是違法之舉,卻也可憐。想不到還會有此等悲慘遭遇,到底是什麼人如此心狠手辣呢?

“對了,兩浙路的鹽價你有了解嗎?”林昭又提及另一個問題。

蘇岸道:“正常,連同附近的江南東、西,淮南路,鹽價一直還算穩定。”

“如此說來,供求是沒問題的,人還是那麼多,食鹽用量變化不大,價格不變,產量卻減少了,顯然不正常……”

林昭搖頭道:“看來兩浙路的鹽務確實出問題了,朝廷那邊顯示,這幾年兩浙的鹽產減少了四到五成……可就眼下了解的情況來看,似乎並非如此……”

“怎麼會這樣?”蘇岸很是驚奇。

林昭淡淡道:“哼,這就是了,看來兩浙路的水很深啊!”

沒錯,皇帝趙頊這次派林昭前來杭州,目的就是一個字——鹽!

古代鹽鐵銅,甚至是茶葉都是官營的,這也是朝廷十分重要的賦稅來源。

古代鹽有多種產出方式,東南食用海鹽,幷州西北一帶則產池鹽,西南川蜀則是井鹽。其中海鹽比重甚大,東南地區,江淮兩浙一帶,是重要海鹽產地,自然也就是鹽稅重地。

可自從英宗治平元年起,這五六年的時間裡,兩浙路的鹽產量逐年減少,甚至可以說是暴跌。相比於仁宗晚年全盛時期,差不多降低了一半。與此同時,鹽稅也是大大減少。

兩浙路地方給出的原因是海民消極怠工,以及自然原因,海鹽產量大幅度減少。監察御史也查不出所以然來,加之一些其他緣故,英宗皇帝也就一直不曾過問。

但是到了趙頊這,情況不僅沒有好轉,而且還變本加厲。老爹的歷史遺留問,趙頊不能容忍,自然是要解決的。改革變法需要大量錢財,兩浙的鹽稅意義重大。當然了,趙頊做事向來是一環套一環,喜歡在背後做文章,這次也不例外。

明目張膽地派人去查不方便,估計也查不出個所以然來。趙頊思前想後,必須從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