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四章 帝王心思(下),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員章闢光上疏,建議已經成年的岐王趙顥搬出皇宮。畢竟皇帝趙頊已然有嬪妃,另有成年男子居住在內,自然不大方便。
別的不說,至少建議的內容沒什麼錯,卻因此激怒了皇太后高滔滔,被認為是挑撥皇室關係。
本欲訓誡懲治,幸得翰林學士王安石出面維護。誰知御史中丞呂誨不願意了,上疏彈劾,稱王安石與章闢光,還有風口浪尖的主角林昭結成朋黨。
別人這樣說也並非空穴來風,章闢光本就與王安石親近,林昭更是王安石一手舉薦提拔的。在這個關鍵時刻,章闢光上疏難免讓人以為是幫助林昭開脫,王安石的維護就更顯得說不清道不明瞭。
即便如此,這封奏疏觸動最大的並不是幾個當事人,而是皇太后高滔滔。
這封奏疏是長子皇帝趙頊親手交給她的,明知道她看過之後會勃然大怒,但依舊交到她手上。
剎那間,高滔滔清楚地意識長子的動機不單純,母子之間的距離越發的遙遠了。
趙頊與趙顥都是她嫡出的親生子,可高滔滔明顯更加溺愛次子。倒不是說他不喜歡趙頊,而是因為嫡長子從小就被作為國之儲君來培養,更多需要嚴厲與沉穩,尤其是為皇太子到登基為帝之後,就更少有機會共享天倫。
丈夫死後,高滔滔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到了兒女身上。無法與趙頊多親近,滿腔的母愛就全部落到了趙顥身上,寵愛也就到了溺愛的程度。
這次幼子被打,她怒不可遏,要求嚴懲兇手林昭,為趙顥報仇出氣,以解心頭之恨。可是看到長子的表情和態度之後,高滔滔才猛然發覺,自己對次子的溺愛可能是害他,因為這種行為已然引起長子了不滿。
倒不是說長子嫉妒,最為重要的是他們兄弟生在皇家。長子是皇帝,在沒有健康的成年子嗣之前,弟弟趙顥儼然就是大宋朝皇位第二順位繼承人。甚至就在當前,趙顥在某種程度上對趙頊是有威脅的。
同樣是宋英宗嫡出之子,皇太后高滔滔顯然更疼愛次子,若是有什麼變故,發生什麼廢立之事並非不可能。要知道大宋朝的皇太后非同一般,往往都是有實權的。在此之前,曹太后就差點廢了宋英宗,對趙頊而言,前車之鑑不得不防。
何況趙光義對後面的子孫開了個好頭,兄終弟及並非不可能。高滔滔明白過來,趙頊是擔心趙顥成為第二個宋太宗,擔心自己作第二個杜太后。亦或者如漢朝竇太后、漢景帝和梁王劉武的關係。太后溺愛次子,在歷朝歷代都可能產生波瀾,甚至是危機。
趙顥受傷之後,趙頊只是禮節上的慰問,即便自己火急火燎,可趙頊至始至終不曾明確表示要懲治兇手。甚至還不斷強調趙顥有錯在先,是有罪名的。足可見趙頊並不像為趙顥出頭,甚至想要打擊趙顥。
比如現在坊間傳言不斷,趙顥的名聲算是毀掉的差不多了。再一個就是章闢光的上疏,皇帝是想要趁著這次的機會將趙顥趕出宮去,減少對皇位的威脅。甚至此事有可能是趙頊一手導演,林昭若只是個執行者,那就太恐怖了。
宋神宗趙頊猜忌岐王趙顥並非猜測,史書有記載,熙寧七年,太皇太后與皇太后向其哭訴,變法亂天下,要求廢除時。岐王趙顥在旁幫腔,辱罵王安石,稱新法禍國,要求廢除。
當時趙頊沉聲回答道:“是朕禍害國家了,要不你來做?”
誅心之言一出口,趙顥就嚇的跪地求饒,自辯清白,若非有兩宮太后在身邊求情,結果還不知會怎樣呢?趙頊當時講這話,難道只是因為一時氣頭上?只怕心裡也一直存了猜忌之心。誰讓他們生在皇家,手足之情是排位在皇位與權力之後的。
仔細想想,趙頊昨曰才帶著林昭去唐府弔唁,顯然是有心幫助林昭開脫的。到了這個時候,皇帝依舊維護此人,其態度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