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再見一面,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靜心庵始建於五代後唐時期,據說是因為當時宋州城內一個富家女兒一心向佛,家族又不忍其前往尋常佛寺庵堂受委屈,故而為其修建家廟。
庵堂附近本來有許多村莊,都曾是這家大戶的佃農,後來因為戰亂,百姓流離失所,居民少了許多,越發顯得荒涼。
不過因為臨近運河,過往的船工商家很多,經常來此上香祈求平安,似乎很是靈驗,因此香火還算旺盛。
靜心庵的師父們也樂善好施,救死扶傷,善舉頗多。
庵中的女尼有的是一心向佛,落髮為尼,自此青燈古佛常伴的。也有無家可歸,迫不得尋一棲身之處。也有流落他鄉,或生病遇險為庵中師父所救者,比如靜和居士。
據說這位居士多年前乘船落水,幸好被外出化齋的師太所救。靜和居士醒來之後,竟說不出親人姓名,家住何方,是以無家可歸。上天有好生之德,佛家以慈悲為懷,庵中師父便將其留了下來。
靜和居士容貌溫和甜美,若是落髮出家當真可惜了滿頭青絲。為人也溫和恬靜,平曰裡很少說話。不過她眉頭似乎從來不曾舒展開,似乎有太多的傷心,太多的牽掛。
多少年了,一直如此。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師父認為她塵緣未了,紅塵俗世牽掛太多,才一直不曾為她剃度,因而靜和十幾年來始終只是個帶髮修行的居士。
一如往昔,做完早課,掃去院中的落葉,靜和便走到遠處的小丘之上,這裡恰好能遠眺前方的運河。
看到運河滔滔水波,往事就不由自主地浮現在腦海中。她依舊清楚地記得,當年就是在那裡,不甚墜入河中的。好在福大命大,被河水衝到岸邊,被靜心庵中師父所救……
而他最為牽掛的還是那艘開走的小船,船上何五抱著孩子走了……
快二十年了,她每時每刻不在想,他們是否安然無恙?現在身在何方?
如果那孩子能夠平安長大,應該已經弱冠之年了,可惜天各一方,不曾相見……
也許此生已經再無相見之曰,只希望孩子能夠平平安安長大,快樂生活。
可身為一個母親,哪有不想孩子的,如果能再親眼見一面,聽他叫一聲娘該多好啊!
昨天夜裡還夢見孩子向自己跑來,從一個小孩童變成了一個英俊的少年……
可惜這些全都是奢望,自己一個弱女子,根本無法遠行,有心無力,又能到何處去尋找自己的孩子呢?
至於何五與孩子,恐怕他們都以為自己死了……
此生再難相見,母子骨肉分離,天各一方,生死未卜,讓她怎能不擔心,不記掛?
“夫人!”
婦人正在感傷之際,一聲呼喚在身後響起,十多年的時間讓她已經對這個稱謂感到很陌生,幾乎淡忘。
回過身來,見一個男子站在身後,帽子取下來,露出那張標誌明顯的臉時。靜和居士驚詫不已,若非及時掩住口,幾乎喊出聲來。
“你……你不是已經……”女尼雖然身處佛寺,但男子的名頭實在太大,當年去世的訊息傳出曾讓很多人唏噓不已,如今怎麼又活過來,站在自己面前!
“夫人不必驚慌,在下當年也是迫不得已,演戲而已……”
靜和居士很聰明,安定心神後問道:“你是為何?難不成是先夫……”
“是先主的意思,也是我自己的意思,為的就是找尋夫人和公子……或者……,十八年了,天可憐見,總算找到夫人了!”
靜和居士略微思索便了然心中,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可惜遲來了好多年。不由嘆道:“若是幾年前,找到我們興許還有用,可是現在,還有何意義?”
“先主也曾這樣說過,但我不心甘,尤其是看到那卑鄙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