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四八章 沉船事故,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林昭與趙拚的擔心絕對不是多餘的,眼下杭州的情況確實非常糟糕!

災荒尚未發生的時候,便未雨綢繆,準確地說是為雨籌謀,絕對有備無患。

熙寧二年十月,杭州的秋雨連綿快兩個月了。雨勢雖然已經漸漸小了,有了停歇的意思,但是農時不可避免已經耽誤了。

許多百姓看著田間未及收割而徹底腐爛的稻穀,大放悲傷。回家再看曰漸見底的米缸,憂愁不已。許多人都在盤算著從何處借錢,借糧,購糧。甚至還有人想著,實在不行了出門逃荒,或者投奔親友。

在古代,人們的鄉土觀念是很重的,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的除了這些人之外,各種揣測與謠言四起,初時有人說因為祭祀出了問題,東海龍王發怒才降暴雨的。再後來,竟然有人說是之前自刎而死的趙世琚冤魂不散所致,甚至還有人聲稱是帝王,宰相失德,上天降暴雨示警。

情況遠比想象的要複雜,尤其是在變法開始的關鍵時刻。杭州本地有傳言,是因為錢塘和餘杭試行新法,天怒人怨才有的結果。好在京東、淮南、河南三路並未出現暴雨災害,所以這個傳言也僅僅只是在杭州流傳,並未影響大局。

面對如此局勢,早有準備的林昭立即開倉放糧食。錢塘縣成為杭州,整個兩浙路,或者整個江南地區,第一個開始開倉賑災的縣。

縣衙外,前來領取糧食的百姓絡繹不絕,臨走紛紛對朝廷和父母官林縣令連聲感激。

對此,林昭只是淡淡一笑。百姓們很淳樸,他們不知道是因為冷暖空氣交匯,雨帶長期滯留江浙才引起的連綿秋雨。生活困頓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抱怨幾句,甚至相信那些謠言,但只要對對他們好,讓他們吃飽穿暖,便會相安無事,還會對你感恩戴德。

“公子,早作準備是對的!”於玄道:“今曰來領取糧食的人比昨曰更多了,看來百姓家中的餘糧確實不多了。”

林昭輕輕點頭,囑咐道:“不過有一點,一定要做好監督和限制,不能讓人冒領,或者多領!”

“嗯,公子放心,這個有限制的,每人每天領取一升糧食,孩童減半,而且是隻能是窮苦人才能領取的。”於玄回答道:“在此之前,屬下已經做了調查,錢塘縣需要救濟的窮苦百姓有兩萬一千九百多人。”

“很好!”林昭對此很是讚賞,於玄是個心細之人,做事謹慎的,面面俱到,表現的相當出色。現在看來,運氣不錯,當真從矮子裡面拔出一位將軍來!

“不過……”於玄隨即又面露難色,說道:“單純救助這兩萬多人,完全是可以的,但若是人數增加,怕就……”

“你的意思是?”

於玄道:“按照目前的情況,城中的殷實之家,上中等戶是不在賑濟範圍的,他們可以自己購買糧食渡過艱難的。可是目前有個很不好的狀況,錢塘縣的各大糧行紛紛關門,亦或者只有少量糧食賣出……”

說到這裡,林昭已經完全明白了,這些人的做法就四個字——囤積居奇!

在古代,一遇到災荒年,糧食就會成為救命之物,變得異常珍貴。官府或者大戶人家會賑濟幫扶,彰顯美德。但是總有許多人,尤其是糧商,會抓住這樣的機會囤積居奇,大發橫財!

若這些人只是在略微漲價,賺上一筆也就罷了。但唯利是圖的糧商們才不會如此客氣,往往會哄抬物價,使得本身就捉襟見肘,生活艱難的百姓要付出高昂代價買糧,從而大發災難財。

這種人很可惡,歷朝歷代都有,而今出現在了錢塘縣。局勢本來就很糟糕,要是再讓這些糧商門趁火打劫,將會更加惡劣,於玄也正是為此而擔心,林昭自然也不願意出現這樣的情況。

“情況很嚴重嗎?”林昭沉聲詢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資治通鑑:破萬卷書,笑話

葉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