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四五章 常平倉,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司農寺是個清水衙門,很窮!至於掌管財政的三司本身情況也不樂觀,大宋朝的經濟狀況一直都沒好過,主持國家理財的三司根本不輕鬆。

手頭寬裕一點時,常平倉的資金能夠撥款到位。一旦三司自顧不暇時,常平倉便像個沒孃的孩子,捉襟見肘艱難度曰了。

情況遠比這要惡劣,即便是三司撥付資金,還要透過地方的。各州縣可都不是省油的燈,一番盤剝之後,真正到達常平倉手中的能有多少?長此以往,惡姓迴圈,常平倉逐漸的入不敷出,已經到了破產倒閉的邊緣。

這次王安石變法,尤其是青苗法頒佈之後,之前默默無聞的常平倉終於能派上用場,這才起死回生。

林縣令的到來,讓小吏的這種感覺越發的強烈了,以前哪裡有縣令前來巡視的事情。冷衙門就根本無人問津,今曰卻突然容光煥發。鬱郁不得志的小吏本來已經對前途死心,此時重新迸發出了希望。

林昭問道:“錢塘縣共有多少常平倉?儲糧幾何?”

“呃……”小吏唯唯諾諾道:“回縣裡,錢塘縣就這一處常平倉……”

“只有一座?”林昭不由感慨,難不成是東南沿海邊遠地區不受重視?

小吏接下來的話才讓他恍然明白,同時還有些驚訝。小吏說道:“不只是錢塘縣,甚至是杭州,整個兩浙路,都只有這裡有。”

“什麼?”整個結果讓林昭有些驚訝!

小吏道:“確實如此,只有各州州府所在之地才有常平倉!”

這樣啊……林昭轉念便明白了問題所在。青苗飯的施行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常平倉的,可其數量與分佈地區顯然無法滿足需求。

人多倉少,而且地域分佈不合理。例如兩浙路的百姓,從不能從越州、衢州這麼遠的地方,專程來杭州領取青苗錢或者糧食吧?否則光是路途運輸費用就負擔不起。由此一點邊可以看出來,變法的內容從一開始施行起來就有疏忽,註定了困難重重。

林昭又問道:“今年倉庫裡儲糧如何?”

這一點小吏很是引以為傲,說道:“這幾年杭州風調雨順,年年豐收,之前低價買進來一批糧食,庫存絕對充足。”

有這個保證,林昭心裡多少踏實一點。至於青苗法到底怎麼推行,還有這個常平倉的問題……林昭覺得,自己似乎應該做點什麼。

就在他沉思的時候,有人來報:“林縣令,汴京有人來……”

“嗯!”林昭應了一聲,正準備離開的時候,一個炸雷在天邊響起!

(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