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五四章 咽喉要地,宋王,尹三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軍是宋朝三大主力禁軍之一,人數不少。
但是宋朝西北的邊防線卻很長,從黃河幾字拐彎處的府州和麟州開始,一直到熙州,大致包含了後世陝、甘、寧三省,少說也有幾千裡的邊防線。
要防禦的物件就更多了,麟州和府州一帶除了防備西夏,還要提防著遼國,附近還有橫山諸羌。至於環慶路則是防禦西夏前線,雖說去歲西夏剛剛經歷了無定河大敗,卻依舊是一隻實力不可小覷的狼,即便是受傷了,一樣也能咬人。
尤其是宋朝對河湟吐蕃動兵的時候,就更是如此了!唇亡齒寒,河州與河湟是這樣,河湟與西夏有何嘗不是如此呢?
河湟吐蕃在西夏背後側翼,如果河湟地區為宋朝人所據有,會是什麼後果?
到時候河湟高原與陝/西諸路就會像一把鉗子一樣包圍西夏,完全鉗制他們。如果只是這樣也就罷了,不過是被限制了發展而已。但是宋朝和西夏是天生的仇敵,宋朝一直有滅亡西夏,收復國土之心。
一旦形成這樣的軍事格局,宋朝人會坐失良機嗎?從兩翼一起對西夏發起攻擊,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腹背受敵,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西夏是絕對不希望河湟被宋朝人佔領的,畢竟以前河湟吐蕃偏向宋朝的時候,他們便十分惱火。要是真讓宋朝人入主河湟,他們將永遠沉浸在噩夢裡,直到滅亡的那一天。
西夏人有可能插手!
那所謂的盟約根本起不了多大的約束作用,從動兵之初他們就預料到了這一點,因此必須要防備西夏人!故而環慶路,秦鳳路都有大量軍隊駐防,根本不敢輕易調動,就是為了防備和震懾西夏,尤其是主將王韶不在的時候,就更需要小心翼翼了。
這種情況下,能夠調到熙河前線的兵力也不過三萬人而已!
而且漢人作戰還有個特點,那就是分兵駐守,尤其是駐防城池。而吐蕃這樣的草原民族卻無所謂,翻身上馬,何處都可以安家。這樣一來,兵力還會有分散,機動兵力並不十分多。
按常理而言,這些兵力單純對付河州吐蕃是足夠了。但是木徵就是避而不戰,你又能怎麼樣呢?
尤其是河湟地區已經進入秋天,如果戰爭繼續拖延到冬天,嚴寒對宋軍而言是個巨大的考驗。這一點,吐蕃人都佔便宜許多,人家的體質肯定更耐寒。再者便是糧食運輸,沿著渭水的地方還好說,可以部分藉助水運,即便是陸運,地勢也比較平坦,可是再往前可都是山區和高原了。宋軍的糧草供給也頗有壓力,王韶怎麼能不著急呢?
林昭同樣也很著急!
此戰的勝敗,除了對大宋的意義重大之外,對他更是如此。
獲勝才會有聲望和功勞,更為重要的是兵權。
怎麼才能掌握兵權?至少目前自己前面有一個王韶,他會是一個巨大的阻礙!沒有了王韶,林昭才能順利接掌一切!
可是該怎樣排除這個障礙呢?
有三種方式:第一,殺了王韶,自己動手,或者借吐蕃人之手;第二,說服王韶,收為己用;第三,將王韶光明正大的調走!
林昭對王韶並無殺心,畢竟他當初幫助過自己。即便是有這個心,可想要謀殺一軍主帥也是有難度的。畢竟主帥只要是運籌帷幄,並不直接上前線,這種這樣下如何假手吐蕃敵人?如果自己下手,必定會引起趙頊的猜疑和天下人的不齒。林昭自然不會做這種冒險,而且得不償失的事情。
至於說服王韶,林昭沒有那個把握!此人雖說是嘉佑二年的進士,可他對仁宗皇帝有多少忠誠和感恩呢?反倒是趙頊,這幾年對王韶多有提拔,並且委以重任,單單是這份知遇之恩就讓王韶很忠誠。事關重大,林昭不敢輕易冒險。
唯獨可行的是第三種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